技術標準都有哪些作用?
技術標準的作用:
1、標準框架的科學性
不同的企業由於其產品種類不同、企業性質不同、技術水平不同、銷售渠道不同和所屬環境不同,其企業技術標準的框架和內容也會不同,而技術標準的框架結構無疑是衡量壹個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首要體現。技術標準結構的確立不是簡單的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的簡單羅列,更不是對相關規定的照抄照搬,而是依據企業生產實際對企業生產過程科學合理的標準化描述,是對完成產品各項先進性能的技術性總結。
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技術標準框架應為今後技術的發展留有余地,並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保證其各要素之問的相關性、環境條件的統壹性、結構的有序性、形態的整體性、內涵的功能性、實施的可控性和明確的目的性,從而發揮技術標準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的綱領性作用,不致於使先進的技術因雜亂的結構而黯然失色。
2、標準內容的先進性
技術標準內容的先進性是指標準所規定的技術指標水平高於現行企業實際水平,並成為企業在壹定時期內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通過實施先進的技術標準來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確保企業技術標準水平具有先進性的關鍵,是企業在制定標準時必須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的原則,將主要技術指標定位在經過企業較大努力後能夠達到的水平上,使企業按該標準生產出的產品在壹定時期內能夠充分滿足市場的客觀需求。
應當註意的是,必須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追求標準的先進性。在確定技術指標時,應當與標準可行性和合理性相統壹,否則,壹個因要求太高而在企業生產工藝中無法實施的標準只能是壹紙空文,失去了其對企業實際生產中應有的指導性。
3、標準對用戶潛在需求的預知性
雖說我國已經步人市場經濟大門多年了,但因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視用戶利益的現象。市場經濟下,企業若要真正做到其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企業技術標準必須要保證不僅僅能滿足用戶目前對產品的實際要求,還要考慮到用戶潛在的和未來可能的需求。要預知用戶隱含的和潛在的需求,在產品開發初期,應詳細了解產品銷售區域的各項自然條件、用戶購買能力和使用要求,準確理解用戶對產品明確的要求,分析和確定市場潛在的期望考慮用戶之未考慮,並將其列入相應的技術標準草案中。在產品設計階段,將考慮到的用戶需求通過各種設計要素落實到產品中去。確定技術標準時,廣泛征求用戶意見,力爭讓盡可能多的用戶對自己的產品滿意。只有對用戶需求進行準確預測和判斷,考慮到用戶需求可能在未來時期內的變化,才能確保技術標準的適用性。
4、標準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技術標準是企業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依靠技術標準來體現。這在客觀上就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對市場需求的不斷追蹤和分析,制定出適應市場變化並可以促使企業生產出更加物美價廉產品的標準,完成技術標準從以往的生產型向如今的市場型轉換,使企業能穩定地占領市場,不致因市場的變化而引起產品質量波動,失去顧客的信譽而丟掉市場,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目標順利實現。所以,認真研究市場經濟規律,自主地而不是依附於人地制定標準,將市場因素融人企業技術標準中,能從根本上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使標準檔次再上新臺階,增強產品自身的競爭力。
5、標準持續改進的靈活性技術標準壹經確定和發布實施,將會在壹段時期內相對穩定,但並不是壹成不變的。當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引入和完善後,標準所涉及的內容必然將會不同程度地發生變化。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標準必須有針對技術更新的靈活性,能夠及時修訂和不斷完善標準內容,使企業產品始終站在先進技術的行列中,不因技術的快速更新丟掉應有的市場份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技術標準應當始終處於“適宜壹不適宜壹適宜”的良性的動態循環中,爭取每壹次改進都是壹次質量和技術的提高,促使企業向更高的技術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