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做壹個有追求的草根老師

做壹個有追求的草根老師

壹、站穩講臺,成為妳自己

我還記得,2007年剛調到初級中學的時候,那時,老師們的手裏只有壹本教參和教案。因為剛從小學來到中學,每天我都要備課到晚上11點左右,教參和教案都被我畫的密密麻麻。而且我要求自己將教案上每壹課的導語壹定要背下來,我特別享受那種文采飛揚,口若懸河的感覺。現在想來可笑,有壹次上課,不知什麽原因我的導語壹時卡殼了,這時我看見學生的眼睛裏充滿了期待,我卻忘詞了,突然就好懊惱,覺得自己像個木頭人,壹直習慣於使用別人的語言,思維上課,還沾沾自喜,卻不知在日復壹日的模仿中失去了自我。

2010年,我到西安參加國培,第壹次聽說了余映潮,程翔這些語文屆大咖!才知道原來當今的語文教壇,流派眾多:有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有黃厚江老師的本色語文,有李華平老師的正道語文,有董壹菲老師的詩意語文…總之,各門各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路字,那時好像壹下子明白過來:原來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個體,在課堂教學的摸索研究中,站穩課堂,成為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2014年暑假繼續教育,老師給我們播放了系列名師課堂,布置了壹道思考題:壹堂好課該如何設計?過去我習慣於研讀教參,套用現成的教案,那時的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最好的教學法就藏在教材裏。名師只是善於發掘教材,就地取材。比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就明確的藏著壹堂好課的標準:

要“為樂”:課堂要帶給孩子們快樂,課堂上要和孩子們壹起“作樂”。?

要有壹點兒“閑”:課不能上得太滿太急。

要有壹點兒“欣然”:課堂的氣氛應該是和諧的,師生都要有“欣然”的沖動,而不是被壓迫被催促。?

要有“蓋”味兒:壹定要給學生壹點兒驚喜。好的語文老師要懂得抖包袱,賣關子。

要如“積水空明”:摒除雜念, 課堂上枝蔓不要太多,目標不要太雜,化繁為簡是必由之路。

心裏有了好課的教學標準,備課就有了方向,不至於在課堂中迷失自己。

二、上好公開課,修煉自己

說到上公開課,老師們壹般都是不情願的。畢竟聽眾不壹樣了,至少全組的老師要來登門聽課,各種技藝好像都得在課堂上展示展示,備課就得多花好多心思,到了緊要處,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情況也是有的……

可王君老師說:要敢於在公開課中出生入死!公開課的意義在於:人即是課,課即是人,人創造課,課也創造人!從優秀的公開課到優秀的家常課,於我們而言,獲得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修養,學識,經歷,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我特別佩服王君老師!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次看她上課,都會被她匠心獨運,行雲流水般的設計,活動折服,嘆為觀止!過去很多年,受偶像影響,我也願意在公開課的天地裏摸爬滾打,鍛煉自己。那時,我特別喜歡參照王君老師的設計,有壹次公開課《談生命》,我幾乎是照搬王君老師的教學設計,也帶著孩子們在語文的世界裏激情澎湃的走壹遭,全程都很順利。可是《安塞腰鼓》《湖心亭看雪》的設計是拿不來的,那些帶有太多鮮明個性特色的課堂是模仿不了的。

這麽多年壹直在關註語文濕地,青春語文的公眾號,那裏面不再只有王君老師,那裏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文老師,其中不乏草根老師,大家都是因為熱愛王君,熱愛青春語文的酣暢淋漓走到壹起的。那裏面名師也好,草根也罷,拿出了數不清的講座,案例供大家分享,那簡直是語文學習的壹片大海。我每天都會去翻翻看看,無形中這也算是學習琢磨,積累沈澱吧!現在上公開課,我發現自己不會再糾結拿來主義,也不會再直接沖到網上尋找教學視頻,更不會直接百度名師教學設計來簡化自己的教學思考,而是願意嘗試立足教材,試著讀透教材,尋找牽壹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結合生活聚焦文本,根據自己的特色學情,再去查閱相關的閱讀教學資料,既能取他人之長,又有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課型以及教學活動。2018年我自主設計的詩歌欣賞課《妳是人間四月天》,得到了黑龍江專家張春暉教授的好評!她是這樣說的:課堂行雲流水般學用活動的自由轉換,教學內容選定的明確與精準,令人難忘!這樣的課堂學生很享受,有所得,語文的核心素養的培育,在這樣尋找美,感受美的進程中得以真實有效的達成。隨後,張教授邀請我壹起合作完成論文《論詩歌教學中的道與術》發表於2019年第四期的《黑龍江教育》。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擁有屬於自己開發的課例,帶領著學生讀起來,寫起來,愛上我們的母語,對我而言,這就是職業的幸福感,獲得感,也是我——壹個草根老師的職業追求。

遺憾的是我現在四十多了,已經超齡,不能去參加高級別的公開課大賽,我特別想對年青老師說:要敢於上公開課,敢於直面自己的課堂,敢於接受批評並從中受益,完善自己。不要退縮,更不要妄自菲薄。牢牢抓住每壹次公開課的機會來修煉自己,向著語文的青草更深處漫溯!

三、享受課堂,靜待花開

老師們辛苦,咱們各科有各自的不容易!我教語文,深知語文老師的辛苦和疲憊,壹周十六節課,要是班主任就得18節課,要再有任課老師值班請假啥的,20節也不是沒可能,而這還不是老師們最大的苦惱。我們最大的苦惱,是學生的作文、課堂的重點、需要背誦的課文等得不到落實。不抓落實,學生成績沒有起色,年底評比數字不好看;抓落實,就意味著生不完的氣:很難想象,壹首古詩,學生竟壹周也背不出來;壹篇500字作文,學生絞盡腦汁壹節課就寫了個題目;用壹節課訓練的某個答題思路,學生課後練習,依然“不按套路”……

面對教學中的種種“不如意”,我們不妨試著“放壹放”,放下焦慮想壹想:學生中有的來自縣城,有的來自鄉村,有的是家長精心培養,有的是純粹自由散長,學習層次,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不壹樣,壹部分學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自然是正常的,幹嘛非得窮追不舍?記得葉聖陶先生說過壹句話: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不能統壹規格的。布爾津縣夏麗萍校長說:我們是園丁,園丁的作用,不是拔苗助長,是呵護栽培,讓孩子成長為他本來應該的樣子,是葫蘆就做最好的葫蘆娃,是狗尾巴草就做快樂的狗尾巴草,我們當老師的不要老想著改變孩子,讓生命簡單地成長,成長為最美好的樣子,就很好!

王君老師說:日常生活如壹盞油燈,也許並不明亮,甚至晦暗。但是我們只要撥壹撥,油燈瞬間就亮了。當老師,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美好,享受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不能急於壹時,記得備《登勃朗峰》時,阿爾卑斯山腳下有句標語說:慢慢走,欣賞啊!語文教學也應如此:帶著學生慢慢的走,用心的欣賞,學習的路很長,能否花開,交給時間吧!

最後,我邀請龔瑩和佟燕兩位老師,為老師們朗誦英國詩人繆賽爾的《青春》,2021又是新的壹年,祝福我們所有人在追求理想教育的路上,能夠永葆青春,堅持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