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藝術APP哪家強之-Artand

藝術APP哪家強之-Artand

歡迎大家來到藝術APP哪家強系列。壹年前我就職於壹家藝術相關的公司,對藝術的APP接觸比較多,所以把自己比較喜歡的壹些藝術APP拿來與大家分享,開始了這個 藝術互聯網系列 。轉眼由於自己的發展,轉行到了異性社交領域,這個系列也就沒有再繼續。

如今壹年過去了,國內互聯網各種潮起潮落,好像已經過去了壹個世紀,但是藝術互聯網這個領悟還是在自己的節奏裏慢慢培育著市場,等著自己的風口。除了壹些資本玩票驅動的主打拍賣的圈(pian)錢公司,活的還比較實在的基本都是帶著天生慢公司血液的創業者們(也實在是快不起來)。

這其中有壹家公司是我比較看好的,之所以看好也許是因為這是唯壹壹個我能看懂的藝術互聯網公司。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壹下 Artand 。

Artand最早是從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啟動,創始人劉強是藝術專業出身,學習的是雕塑,他的妻子也是壹個活躍的當代藝術家,但是他卻有著近10年的互聯網公司從業經驗,創立Artand前就職於新浪,帶有藝術和互聯網的混合基因。

Artand對自己的定義是“最專業的當代藝術社交平臺”,不過如果稍微用壹用APP,我覺得更準確的定位應該是“當代藝術社交電商平臺”,因為像藝術這麽小眾的話題,做社交沒量沒網絡,但是套上電商這個維度,藝術品的高客單價、重復購買的屬性就能為平臺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所以在Artand這個"社交平臺"妳是可以買畫的!既然能買賣,那社交也就瞬間成了輔助,所以我們更多地從電商的角度進行分析,同時結合社交的屬性。

在此會從幾個方面來分析Artand, 產品的核心邏輯,用戶定位 和 為用戶提供的核心場景 。

先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Artand的核心邏輯:產品模式;核心價值;盈利模式;

產品模式: Artand的電商模式看似是B2C的模式,在App中看上有標價的作品可以直接下單,看似在京東買裝飾畫,但是對於藝術品這種價值高且長尾的東西,Artand肯定不會買來囤貨,所以其實還是消費者從藝術家手中買,Artand提供支付、物流、客服等基礎設施,就像早期的淘寶是C2C的模式,做的是電商平臺。

核心價值: 對於藝術這種思想和技藝集中的創作,藝術家本身可以看做壹種“手藝人”,分散、非標準化使得B端的累積變得困難,沒有商品何談電商,所以Artand的初期核心價值壹定是深耕藝術家B端市場,確保藝術家入駐數量,同時由於大眾的藝術審美各異,充足的SKU也是前期需要累積的基礎。這種B端資源的壁壘重要性就如大V之於微博,主播之於YY。

藝術對於大眾的遙遠,消費藝術品更是讓很多人感覺跟自己完全沒有關系,即使是有藝術消費潛在需求的用戶,在北京798轉轉畫廊,也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信息不對等在線下場景中被充分放大,假畫、價格不實、鑒賞能力不足等使得藝術消費多了許多無形的門檻,而不只是價格。其實藝術品不壹定是人們買不起,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勇氣去問價。所以大眾也需要壹個誠信的購買渠道,就像京東的出現,讓很多人不願意再去中關村鬥智鬥勇,價格合理能買到有品質的真貨,還不會被銷售人員窮追猛打外加白眼。作為平臺,C端的穩定藝術消費入口應該是Artand長期需要奮鬥累積的核心價值。

盈利模式: 作為C2C平臺,低頻消費,SKU不會太大,弱流量,所以什麽競價排名,廣告變現都是講不通的故事。我能想到的盈利方向有2個:壹個是B端收費,壹但平臺形成,有了C端用戶,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向B端收費;另壹個是線上策展,相當於包裝促銷,也為消費者提供發現的線索,同時收取壹些費用。至於交易傭金,由於消費的低頻次以及平臺的社交屬性,太難執行,而且革的就是畫廊的命。

產品的核心邏輯是產品壹切場景、功能的基礎,此外還需要對用戶這個主體進行定位,定位用戶是對產品核心邏輯的收斂。對於Artand的用戶定位可以分B、C兩端。

B端用戶:就像他們的Slogan說的“最專業的當代藝術社交平臺”, 專業當代藝術家 就是artand的供貨方,這也是artand與其他藝術互聯網公司的最大區分。“只賣活著的人的作品”有幾個好處,壹個是作品不容易有假的,其次可能的升值空間比較大,再有就是當代人創作的作品多少會帶有時代的特征,更容易被入門消費者接受。

C端用戶:傳統藏家已經具有豐富的線下經驗和人脈,線上瀏覽購買也是壹個方便的渠道;但是線上購買真正可能激發的可能是廣大的新壹代藝術愛好者或入門藏家,個人意誌越來越強烈的今天,消費藝術品可能更多是因為喜歡而不是投資。藝術可能會成為這些人的新時尚。在如今這個時代,那些我們第壹次買到的東西基本都是在網上。

核心場景是核心邏輯投射在不同用戶上的價值,每個場景都為了滿足用戶的某壹方面的訴求,提供價值,在此也分B端和C端來看artand提供的場景。

B端主要場景:

1. 壹站式個人名片,無需費力地維護個人網站,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個人名片和作品集的展示載體,類似Medium之於獨立Publisher,Behance之於設計師。

2. 線上銷售渠道,線上C端用戶直接購買,跳過了傳統的畫廊代理,渠道進入成本低,壹站式支付、物流、溝通服務。

3. 社交媒體與藏家互動。垂直社區,與圈內人互動拓展關系,與買家直接交流並持續互動(社會化CRM)。

C端主要場景:

1. 透明的藝術品購買渠道,提供透明的價格,讓消費者可以輕松地了解藝術品消費,購買藝術品;

2.與藝術家社交互動,了解藝術家的同時,可以看到他的動態,而不是壹段不變的簡介,並有直接交流的機會。同時藝術愛好者之間也可以產生壹些互動。

3. 獲得藝術資訊,通過圖文了解藝術相關的資訊、展訊、故事、知識,其實就是公眾號聚合。

在為B端和C端提供的主要場景中,平臺價值為主,社交媒體價值為輔,工具價值是補充。具體每個場景的細分關鍵點和需求在此就不做拆解了。

以上,就是本期對Artand的分析,這次沒有壹張截圖,壹個交互細節,而更多地是從產品的定位和核心邏輯進行分析。對比之前的文章,也可以看到自己對產品的關註點在發生變化,其實看清了產品的核心邏輯,拆分好場景和優先級,很多頁面上設計的優劣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在此就不吐槽了。

藝術並不壹定多麽深刻或標新立異,為好看買單,為喜歡買單,其實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