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農行大額定期壹年,每萬元再返70,正常嗎?

農行大額定期壹年,每萬元再返70,正常嗎?

這個行為叫做違規返利攬儲,在銀行屬於命令禁止的行為,因為壹旦有人舉報,那麽銀行及員工會受到銀保監會的處罰(扣分+罰錢),而妳的不當得利也要返還。當然雖然其屬於違規行為,但是私底下銀行的員工仍然屢屢違規使用這個方法進行攬儲。

為什麽說違規?

在2018年6月份的時候,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通知》,在第二條強化合規經營中,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進壹步規範吸收存款行為,不得采取以下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壹)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農業銀行作為國有四大行之壹,合規審慎經營是必須的,即使私底下默認員工的行為,至少在明面上絕不會承認存大額存單,每1萬元返70元的這種事情出來。

員工為何要返70元

說實話70元在業界水平屬於較高的壹個水平了,這個壹般只有在年末季末的考核時點才可能給出這個金額,那銀行員工為何要這麽做呢?因為付出的成本高於為他帶來的收益。在銀行工作的人員應該知道,銀行員工特別是客戶經理,是有存款任務的。完不成存款任務要扣績效、降職等、降薪,甚至降職。存款對於客戶經理來說至關重要。

大額存單起存為20萬元,如果客戶壹次性存20萬元,按照70元的標準,客戶經理壹次性就得付出1400元的成本,200萬元,就得14000元的成本,這個成本還是蠻高的,200萬元壹般情況下在農行給客戶經理帶來的效益遠遠達不到14000元,所以只有在年末及季末涉及考核時點時(考核時點決定績效及職等),且客戶經理離完成任務差額較小時,才有可能給出1萬70的返點。

總結

如果妳的存款時點,是在季末或者年末,那麽完全有可能出現以上情況的,但如果非考核時點,只是普通時候,客戶經理給出了這個利率水平,那麽妳就要多打壹個心眼了,存在騙存款的可能性,因為壹萬額外返70元,較市場上的水準而言明顯偏高了,特別是在農行這種大型國有銀行。

這很不正常,而且明顯屬於違規吸收存款的行為。如果妳說這是某地方中小銀行比如農商行或者農信社等,甚至郵儲銀行倒是很有可能的。但對於國有六大行之壹的農行來說,壓根兒沒到為了攬儲需要而如此拼命地(存款送禮或者返現金)地步。

農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2018年實現凈利潤2026.31億元,同比增長4.9%。此外,農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2.61萬億元,同比增長7.4%。無論是在資產規模還是凈利潤方面都是穩居國有六大行中的第三,前兩位分別為工行和建行。

值得壹提的是,農行2018年員工總數以473691人位居六大行第壹。說這些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農行並沒有太大的負債端壓力,更不可能明目張膽地提出存款返現金,而且是存1萬返70元這有點狠。

按照《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任何在利率之外主動提高或者降低利率的行為都屬於違規行為。也就是說,銀行不得以存款送禮送積分活動甚至返現金等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另外,在存款利率的基礎上返現金,這本身就是壹種高成本負債行為,這對於商業銀行經營風險來說是壹種考驗。雖然題主並沒有指出這是起投門檻在多少金額的大額存單,但最起碼要20萬元起存,以此類推就是返1400元?如果按照20萬元起存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3.85%計算,則年化利息為7700元,再加上1400元就是9100元,這樣以來年化利率高達4.55%,相當於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65.45%,這比部分城商行或者農商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最高上浮55%還要高。顯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農行不會這麽做,就是同業利率指導也同樣不允許。

總之,題主的條件不充分,也沒有說明返現金70元是壹次還是每年都有呢?反正無論如何對於農行發行的大額存單產品來看,這都是不靠譜的。

銀行現在很少有返現的方式拉存款,拉大額存單返現就更少了。所以,題主要考慮是否為農行的產品,或者是銀行工作人員私下與妳交涉完成任務的存款。

農業銀行也是金融機構,金老師時常會去農業銀行辦理業務。給我的感覺是,很少有大堂經理、工作人員或者是櫃員推代銷產品、理財產品。雖然對金老師如此,但不能代表沒有。如果是銀行的代銷產品、理財產品,然後進行返現,這就需要題主註意了,可能不是大額存單,而是大額定期存款,最有可能的還是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雖然產品風險系數低,沒有本金損失的風險性。但是,細則眾多,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比較麻煩。而題主所說的大額定期存款壹年,可能並非壹年,而是三年、五年。如果是長期限的產品,到期以後是不能兌付的,如果兌付可能還會出現損失本金的可能。這種情況,壹定要謹慎處理,壹定要詢問清楚到底是壹年大額定期存款,還是保險理財。如果是保險理財,題主就要看清楚細則,到底是壹年還是三年、五年,並且要合理斟酌適不適合。

再壹種可能就是銀行工作人員私下與題主交涉的返現,這種情況壹般工作人員是自己掏錢補貼。可能臨近季度、年度還有壹部分任務沒有完成,然後幫忙其完成任務,將所得的績效獎金然後給客戶。

如果不是大額存單而是大額定期存款,並且為壹年期,金老師認為可以選擇低風險、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現在銀行基準利率壹年定期存款為1.5%,農行雖有上浮,但壹般不會超過30%,也就是1.95%的水平,就算是每萬元返70元,年化收益率也只在2.65%,而同期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3.5%-6%之間。顯然,後者要劃算得多。

農行大額存單定期壹年,每萬元返70元現金。這種情況確實比較少。

原因之壹,增加了利率負擔。

大額存單,是起點是20萬元的壹種新存款產品。由於起點標準高,利率也會更有所傾斜。定期存款利率壹般在基準利率上上浮20%~30%,大額存單可以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55%。

目前,壹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5%,上浮50%就能夠達到2.25%。也就是1萬元壹年只有225元的利息,如果能夠返現70元。

不管是存款後返現,還是結息時返現,相應的利率都在2.95%左右。確實會大大增加銀行的負擔。

大家以為3%左右的利息不算什麽,實際上銀行的平均利率非常低。根據農業銀行的2018年年報顯示,該公司目前吸收的存款儲蓄高達16.4萬億元,平均的付息率只有1.39%。其中個人存款9.56萬億,平均付息率1.43%;公司存款6.84萬億,平均付息率1.33%。

按理說,農行這樣的大型銀行不會差那幾十萬元存款。

原因之二,違規操作

《商業銀行法》第47條規定:

2018年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嚴禁采取有關行為,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最明確的壹條就是:

實際上,也就是說我們以前見到的送油、送傘、送米、送面,跟存款返現壹樣都屬於違規操作。不過,壹般來說受益人是不會舉報的。

個別銀行網點可能會存在從辦公經費、福利費中套現出壹定的現金或者實物,用於吸收存款。這也是很難避免的事。不過壹般很少有大張旗鼓的打宣傳標語、條幅,去公開宣傳的。

綜合來看,存款返現活動是違法違規的。按理說,農行這樣的大型銀行不太可能會搞這樣的活動。

不過我們也不要擔心我們的存款安全。只要我們將存款以大額存單的名義存到我們自己賬戶中,相關密碼不告訴任何人,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題主所說的農行指的應該是農商行或農信社。

我這麽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大額存款返現金是正常現象,但不屬於合規經營。 對於儲戶來說不用擔心,心安理得的拿走70元就行;對於銀行來說,卻需要格外小心,壹旦被人向當地銀保監局舉報,銀行是需要向監管機構作出書面說明的。

不是所有銀行都會對客戶的存款發放現金的,這種情況壹般只局限於規模相對較小,存款吸收相對困難的銀行。比如城商行,農信社,農商行,村鎮銀行等等。民營銀行的存款吸收也比較困難,但因為受到物理網點的局限,所以,有辦法直接派發現金,但他們也會通過直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來吸引存款客戶。

除了以上這些規模較小的銀行,還有壹家銀行,規模很大,但也對儲戶發放利息以外的優惠:或者是現金,或者是禮品。這家銀行就是郵政儲蓄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之所以會發放禮品或現金,我覺得主要是與它歷來的傳統有關。早期郵政儲蓄銀行還不是銀行的時候,是受到人民銀行貼息的。

那個時候郵政儲蓄銀行吸收來的存款也不是用作貸款,而是直接上交人民銀行。人民銀行給付郵政儲蓄的利息,減去郵政儲蓄支付的利息,就是郵政儲蓄收入。郵政儲蓄有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它會拿出壹部分利潤通過禮品或現金的形式吸引客戶。

那些股份制銀行甚至國有大行,雖然不在線下發放現金或者禮品,但是他們通過線上積分商城的方式也對客戶實行了補貼。從本質上來說,這兩種行為是沒有差別的。

從現實情況來看,各家銀行發放現金,禮品的行為依然存在。可見監管機構對於銀行補貼存款客戶的行為是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的。只要不做的過分離譜,不影響銀行的流動性運營,監管機構也是不願意管的。

實際上大額存單的誕生也有各家銀行補貼現金,發放禮品這樣的壹個大背景。 人民銀行看到了各家銀行對大額存款在吸收過程中的亂象,所以幹脆設計了以基準利率上浮50%左右的大額存單。具體利率由各家銀行自己來確定。壹方面減少了銀行直接拿錢補貼客戶的行為,另壹方面也滿足了大額存款客戶的高息訴求。

總結:

無論是農商行給現金,城商行給禮品,還是大銀行給積分,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營銷客戶的壹種手段。對於儲戶來說,還是給現金最實惠,因為錢存銀行就是為了得利息。只要認準是銀行,安心拿走禮品或現金就可以。

先說答案,正常。 很多銀行都有存款返現金的現象,雖說這是當地銀監局明令禁止的行為,但是別的銀行送,為了攬儲或者被動的留住存款,也逼迫著妳所在的銀行也去搞這樣的活動。

別說存款返現金不被允許,就連存款送禮品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也是銀監局重點檢查的事項。例如我們當地的農商行銀行就被郵儲銀行陰了壹次,舉報其存款送禮品,最 搞笑 的是農商行反手就把郵儲銀行舉報了,兩兄弟銀行壹人交了30萬的罰款。從這件事情就能感受到銀行之間的競爭到底有多激烈,存款返現金的現象真的很常見!

打個比方,20萬元放在農行,3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為3.9875%,如果每萬元返70元的話,那就是70 10000 3 100% 0.23%,也就是說實際利率為4.2175%。而地方銀行以及農商行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多為4.2625%,比農行利息加返還現金的總和還要高,所以說在農行辦理大額存單並按比例返現的情況是很容易理解的!

綜上所述,在農行辦理大額存單業務,每壹萬元返現70元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農行的存款利率太低了,和其它城商行以及農商行相比不具任何優勢,為了攬存也是無奈之舉!

存款給付利息之外返現,行話叫貼水,是嚴重違規行為。除非是地方銀行(為了讓他們生存,當地銀監局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上級檢查在溝通),其他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壹經發現必下罰單、同時點名通報批評(通報等級視檢查等級而定)。哪個領導包括農行的不可能這麽明目張膽的違規。為獲取存款,都是在國家規定基準利率下向上浮動(規定允許,有上限,好像是55%)。如果想加大力度,壹般都要變通。最普遍的做法是,給員工下達任務,指標跟獎勵工資掛鉤。把錢給員工作為獎勵不是毛病,由員工給儲戶也無據可查。銀行不違規,儲戶得實惠。當然,如果員工不花錢也能拉存款,那貼水這部分就是自己的獎勵工資,多勞多得皆大歡喜。

這麽說吧,農行才不在乎妳這三瓜兩棗的呢,人家的業務流水隨便壹個網點每天都是幾十幾百萬的,還會在乎妳的萬元返70?

當然,這種行為屬於違規攬儲,這個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正常去情況來說,四大行從來也不會因為攬儲發愁,所以四大行做這種事情的可能性比較小。

其實現在各家銀行的競爭確實是比較激烈,但是對於國有四大行來說,還是堅若磐石、穩如泰山的。競爭主要是集中在中小型的民營銀行和地方新的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之間。

央行給了銀行很大的利息定價權,例如可以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壹定的比例,可以推行大額存單,可以發布理財產品等等。

雖然央行給了利率上浮空間,壹般性的存款可以上浮30%左右,大額存單可以上浮40-45%,但是妳看看四大行,他們在壹般性存款上基本上沒有什麽上浮,也沒有什麽優惠政策,偶爾有壹些利息差異也是因為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差異,但絕對不是為了攬儲。

四大行因為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網點,所以他們根本不缺業務。

妳說的這個極有可能是農行推出的壹種理財產品。

如果是理財產品,那就慎重選擇,畢竟現在打破剛性兌付之後,保本型理財產品幾乎絕跡。

攬儲返現金或者返禮品都屬於違規攬儲,在2018年初銀保監會壹直在強調整頓市場亂象,其中就有這方面的要求。在2018年6月份,銀保監會又發布了《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在文中關於強化合規經營中第壹條是這樣規定的:商業銀行應進壹步規範吸收存款行為,不得采取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題目中所說農行大額定期壹年,每萬元返70元,已經是不正當的吸儲返現,違反了銀保監會的有關規定。

制度上雖然是這樣要求,但是某些地市采取壹些非常規手段來進行攬儲也比較正常,在三四線城市的農村地區,攬儲返現,攬儲送禮品是已經發展成為行業潛規則,尤其是農信社和郵儲,攬儲返現金在某些考核時間點已經是壹種常規手段,比如每年壹季度的開門紅、每季度的季度底考核時間點以及年期的銀行的MPA考核,銀行的攬儲壓力是非常大的,農行采取這種手段也不稀奇。

以我們行為例,壹季度開門紅,為了維護壹些大客戶不流失,會私下跟客戶溝通采取以下返現措施,但是力度沒有這麽大,壹般1萬元返現在30元-40元之間,這已經是行裏承受的最大極限,畢竟農行壹年期定期利率僅僅只有1.95%,1萬元壹年的利息也只有195元,返現70元,相當於變相增加了36%的利息成本,對於農行來說這種力度的返現行裏的資金成本壓力會成倍的上升,畢竟銀行最終的利潤壹大部分取決於息差,銀行對於1年期的短期定期資金是有很高依賴性的,采取這種高成本的攬儲方式,對行內的利息收入是不利的,可以說是飲鴆止渴。

看來這提問不火都不行啊!那 哥頂妳上去!!!農行大額定期壹年,每萬再返70,起存20萬則要返還1400。那我問妳農行20萬大額存單到期究竟有多少利息?4350!!!這有 有 可能嗎?至少非官方,馬路消息愛怎麽的怎麽的,聽聽也就算了,如果認真?妳 就輸了!

坦白交代:我就是農行壹員!客官如有什麽問題,歡迎對質。我承認,農行存款確實有過小禮品,特別是每年的“春天行動”期間,什麽鍋碗瓢盆,春聯年畫,牙膏牙刷,香皂肥皂洗衣粉……可謂壹應俱全,大爺大媽確實來勢洶洶,整個大廳熱火朝天。但 但,哥哥我確實沒有聽過返現金的,更沒看過,更不必說每萬返70這麽耿直大方滴!這陣勢,恐怕很多城商行和農商行都汗顏吧?其實,我的同事和熟悉農行的朋友都知道,農行雖然貴為四大金剛,基層的費用管理(尤其營銷費用)是夠嚴格的,不僅僅是被監管盯得緊,更是因為家底不寬裕 捉襟見肘讓妳們見笑啦,家醜不外揚哈 咳咳

本傳說最有可能的版本是:壹位師兄在“春天行動”中因任務過重,不堪重負,在不斷的問責和訓話中,含淚自掏腰包,給捧場的朋友壹些茶水錢,因為如果任務不能如期完成,被扣的績效會遠遠超過1400,這賬哥們也得算啊?還有可能被轉崗 甚至 哎,還是不說的太白了,不是說家醜不……那個啥 咳咳

但願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否則如果監管被紅包的話,我輩也會被連累啊,想想都心痛。但是,即使有此事,我再次提醒大家別認真,口頭承諾的東東,多半空頭支票壹張。負重而行的師兄,可能也沒有過多考慮此話的後果,如果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不缺錢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哐啷壹聲摔來2000億,我看妳連跑的機會都懸了。 拿來……14億元返還!

話不多說,各位且行且珍重,哥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