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啥意思,出自哪裏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壹物的空,又怎麽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妳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妳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妳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壹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壹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壹物,
那裏會染上什麽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壹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壹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壹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壹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凈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壹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凈,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壹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壹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壹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壹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