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的人物生平
1914年生。山東平度人。自幼家境貧寒,10歲投靠遠在哈爾濱的舅父家。曾在鞋廠當學徒,後入中東鐵路哈爾濱機務段當工人,在橫道河子車務段當檢車工人。 1933年3月,張林經程方介紹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此後到1935年,先後任***青團橫道河子車務段支部書記、團吉東局經濟鬥爭部長、團特委書記、團吉東局書記、少***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滿州團委組織部長。 1934年5月9日夜晚,任團吉東局經濟鬥爭部長的張林,冒雨來到中***寧安縣委書記李範五住所,要求縣委派壹支遊擊隊去中東鐵路石頭河子車站,接應偽軍壹個連嘩變,並充滿信心地說:“這個偽軍連裏,有個排長叫馬連山,很有愛國思想。我們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願意到我們這邊來。連裏的士兵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子弟,都不甘心當亡國奴,早就想拉出來和我們壹起打日本,可偽軍連長很頑固,對馬連山的活動有所察覺。現在只能當機立斷,來個裏應外合,把這個連拉出來。”縣委表示同意。不久,傳來消息,接應石頭河子的偽軍嘩變戰鬥,打得很漂亮,全連繳械,站過來50多人,繳獲許多槍支彈藥和被服。這支隊伍經擴充到100多人,改為壹支抗日遊擊中隊,馬連山任中隊長。在擔任團吉東特委書記時,為了打開工作局面,張林壹上任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各級青少年組織,清理抗日統壹戰線工作的“左”傾關門主義思想,動員廣大青少年,積極投入抗日戰爭。 1936年夏,張林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是年12月加入中國***產黨。1938年夏經新疆回到延安,在延安中央黨校幹部部工作,是年12月任陜西省西安市工委副書記、書記。1941年春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當選為中***七大代表。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從延安回到東北。1945年8月至1947年8月期間,先後任哈東支隊政委、中***松江省珠河縣委書記、政委、江南地委組織部長、群眾工作隊長、中***松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張林在哈東支隊工作時,在壹次剿匪戰鬥中,不幸雙眼負傷致殘失明。去蘇聯經過7個月醫治後,視力僅恢復到0.01。回國後仍以堅強的革命意誌工作著,每天借助於高倍放大鏡看書、閱讀和處理文件。 1948年5月,任東北鐵路總局人事部副部長、部長,1950年5月任中國長春鐵路管理局人事助理局長,1953年1月任哈爾濱鐵路管理局人事助理局長,1955年1月任哈爾濱鐵路管理局副局長,1958年1月任中***哈爾濱鐵路局委員會副書記兼監委書記。 張林在中***松江省委、中長鐵路擔任領導職務時,為了教育後代,在視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用7年的業余時間,寫出壹部20萬字《老***青團員》壹書,於1956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這部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年輕讀者都受到老***青團員的感染,點燃了理想之火,踏上了為***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行列。《老***青團員》成為當時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張林在鐵路領導崗位上,積極開拓工作,在他倡導下,哈爾濱兒童公園辦起中國第壹條兒童鐵路,使孩子們有了自己學習和遊戲的樂園;親自領導創辦了全國第壹套鐵路利用太陽能的熱水工程,為壹些偏遠小站的職工,解決了洗澡問題;為鐵路職工解決住房、吃水、買糧和孩子上學難等問題。他常說:“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用生命掩護了我們,今天,我們只能把壹顆心全撲在人民身上。”他經常用自己的工資,隨時救濟困難職工。他寫《老***青團 員》壹書所得的4300元稿費,都交了黨費。 張林生活十分儉樸,壹件黑色光板老羊皮襖,穿了幾十年。住的是普通平房,屋裏擺著高低不平的木床,兩把椅子,壹張方桌……壹個鐵路局的局級領導家庭,同壹個普通工人家庭,沒有多少區別。 每當逢年過節,張林拉上有關領導挨門逐戶看望過去的老同誌,尤其是那些職務比較低的老同誌。他經常告誡自己——其實也是在提醒身邊的幹部們:我們的官做大了,可千萬不能忘記過去和我們壹塊出生入死的老戰友啊! “文化大革命”期間,張林被以“叛徒”、“特務”等罪名先後進行揪鬥、隔離反省、軍事看管,致使身心遭受摧殘,家屬親友受到株連。在殘酷迫害面前,他立場堅定,從不低頭,敢於同“左”的錯誤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充分表現了壹個***產黨員無私無畏的精神。 1977年張林退出領導崗位當了顧問。沒有了日常工作的牽扯,他拄著拐杖,坐上火車,奔波於大小興安嶺、東北大平原上,經常是白天趕路,夜裏聽取匯報。壹位中央領導給他打來電話,關切地說:“要好好休息,壹天只能工作6小時。”張林回答:“我的時間不多了,要抓緊工作,壹天只能休息6小時。”1982年8月4日,張林在赴壹面坡調研工作途中,因操勞過度,舊病復發,醫治無效逝世。終年68歲。 張林生前曾任中國鐵路老戰士協會理事、哈爾濱鐵路局老戰士協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政協常委、全國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