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戰各國武器明細壹份
美軍: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M1 格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M1 卡賓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5/30發
射速:550發/分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
勃朗寧輕機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0發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 發
射擊速度:400—500發/分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發
射速:400—550發/分
M2-HB.50口徑重機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全自動,風冷
口徑:.50英寸(12.7mm)
彈夾容量:110發
射速:450—550發/分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75mm(3 英寸)
穿透力:100mm(4 英寸)
MARK II 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點火延時引信
重量:0.59kg
延時時間:4—4.8 s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使用40次
英軍:李·恩菲爾德4型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0發
威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斯登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52英寸(9mm)
彈夾:32 發
射速:550發/分
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30發
射速:500 發/分
維克斯式馬克I型重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水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250發
射速:450發/分
M36型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反坦克手雷
工作方式:撞擊引信
重量:0.56 千克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蘇軍:
納甘1895式左輪手槍
比利時和俄國聯合研制,榮譽勛章中有登場
托卡列夫TT33手槍
我國仿制即為經典的54式手槍
PPsh-41沖鋒槍
經典的”波波莎”,高達900發/分的射速和71發彈鼓帶來恐怖的火力,無論是在蘇軍還是德軍眼裏,這都是壹件”完美”的武器
使用35發彎彈夾的PPsh-41
彈夾的好處是故障率低,重量輕,易攜帶
PPsh-43沖鋒槍
由PPsh-42改進版,而PPsh-42是在列寧格勒被包圍的情況下開發的,該槍使用了35發彎彈夾
莫辛·納甘式步槍(1891-1930型)
蘇軍步兵的制式裝備,和日本的三八式類似,精度較高,威力較小
莫辛·納甘式卡賓槍(1891-1938型)
主要供騎兵使用
西蒙諾夫AVS-36自動步槍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
SVT-38的改進版,產量較多
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
使用AK47同樣的M43短彈,1945年投入使用,壹直服役到AK47列裝,我國仿制即為56式半自動
莫辛·納甘式狙擊步槍
連美國黑幫都使用的優秀武器
托卡列夫SVT-40狙擊步槍
榮譽勛章中有登場
托卡列夫·馬克沁重機槍
蘇軍對原始的馬克沁機槍的改進版本,二戰前期使用較多
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
1943年由蘇聯槍械大師郭留諾夫研制,用以加強捷格加廖夫系列輕機槍的火力,主要殺傷集結有生目標或對付低空飛行目標
捷格加廖夫DShK -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
蘇軍最著名的機槍,雖然機動性較弱,但12.7mm口徑可以在陣地戰中提供無與倫比的火力,德軍可謂吃盡了它的苦頭,同時也作為坦克上的高射機槍
PTRD14.5mm反坦克槍
主要用於殺傷坦克成員,穿甲厚度為25mm,還有壹種型號稱為PTRS
1914/30手榴彈.很牛很重的手榴彈,要插個東西才能引爆.玩過使命和榮譽的人都知道
1942進攻型手榴彈,越看越像夫特加酒瓶.
1943反坦克手雷.像XO酒瓶. 蘇聯人愛喝酒在手雷上就表現出來了.
德軍
WALTHER P38 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9mm
彈夾:8 發
毛瑟 1898式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5 發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壹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
GEWEHR 1943式 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MP40沖鋒槍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沖鋒槍,是具有沖鋒槍特點的第壹種沖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誌帝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
操作 全自動
口徑 9X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Parabellum)
容量 32發/彈匣
重量 8.7磅
全槍長 槍托打開833mm/槍托折疊630mm
槍管長 251mm
射速 500發/分
初速 380米/秒
有效射程 200米
MP44突擊步槍
工作方式:全/半 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30 發
射速:600 發/分
FG1942式 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氣動
口徑:7.92mm
彈夾:20發彈鼓
射速:750 發/分
MG42輕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9mm
彈夾:20 發
射速:750 發/分
PANZERFAUST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工作方式:壹次性使用,沖擊點火
口徑:44mm
穿透力:240mm
PANZERSCHRECK 反坦克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88mm
穿透力:230mm
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同其它武器的研制壹樣,德軍也研制了許多不同型號的手榴彈。不過,有兩種最初的原型:直柄的M24型和橢球形的M39型。
直柄手榴彈從壹戰起就開始廣泛使用,並得到不斷的改進,它比球形手榴彈更易於投擲,威力更大些。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壹戰後德軍曾放棄了火焰噴射器,但當1935年,意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亞戰爭中使用火焰噴射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德軍重新裝備了它。德軍在早期的戰鬥中使用過,不過在1941年後,就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魯格P08手槍
1908年被德軍選作制式武器的魯格P08手槍,是當時最具魅力的半自動手槍。P08手槍的超凡魅力在於其采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與肘節式槍機閉鎖機構,結構獨特,外觀優雅,加工精良,且其動作的可靠性、安全性與同期的手槍相比,屬於上乘。
日軍:
明治26年式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893-1945
口徑:9mm
槍管長:120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27g
裝彈數:6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甲型自動手槍
服役年代:?-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
裝彈數:—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九四式手槍
94式手槍為戰車乘員,汽車兵,飛行員等重要非直接地面戰鬥人員所裝備的自衛手槍
服役年代:1934-1945
口徑:8mm
槍管長:95mm
全槍長:180mm
重量:720 g
裝彈數:6發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550m
南部式沖鋒槍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
全槍長:—
重量:—
裝彈數:50發彈匣
發射速度:500發/ 分
子彈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百式沖鋒槍
這種沖鋒槍主要裝備日軍傘兵,空挺特戰部隊,敵後滲透部隊,等特殊部隊。
服役年代:1940-1945
口徑:8mm
槍管長:240mm
全槍長:900mm
重量:3.9 kg
裝彈數:30或20發彈匣
發射速度:450發/ 分 — 800發/ 分(可調)
子彈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120m
最大射程:700m
明治30年式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897-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尺標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尺標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九七式狙擊步槍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6.5mm
槍管長:797mm
全槍長:1275 mm
重量:3.95 kg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5 m/sec
精確射程:600 m
最大射程:3700 m
99式步槍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
全槍長:1258mm
重量:—
裝彈數:5發
子彈初速:760 m/sec
尺標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000 m
11式輕機槍
口徑:6點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00發每分
彈鬥容量:30發
92式重機槍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4500米
射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飛機及坦克
美國:
P40 P47 P50D 戰鬥飛機 綜合性能優異
B52轟炸機 載重量大,但是需要長距離跑道,(約1KM的跑道才能起飛)
B19和B25為艦載空炸機型,性能優異
坦克:
盟軍主戰坦克:謝爾曼機動性不錯,威力壹般,裝甲厚度壹般
美國潘興26坦克:裝甲厚度強,機動性壹般,主炮威力大
德國
飛機:Bf 109G Gustav 堪稱德國工業的典範,在閃電戰中大顯身手
G-14 和 G-6是後期的主戰飛機,性能在109型號上有所提升
坦克
豹式坦克 尤其以黑豹坦克性能最優,非常好的操控性和機動能力,結實的的前側方裝甲,裝甲性能優異,配合76mm口徑主炮,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射程相當遠,1KM之內命中率相當高
虎式坦克:德軍重型坦克:裝甲防護能力是當時所有坦克最好的,主炮繼承了豹式坦克的優良性能
蘇軍:
坦克:T34,炮臺為澆鑄,價格低廉,生產量大,屬於量產型的坦克,主炮射程精度在500~800之間,不如德軍坦克,但其價格優勢明顯,在坦克戰中以數量取勝,中國建國初期的坦克以T34為原型改進,價格優勢依然明顯,性能壹般,性價比高
日軍
飛機:著名的零式戰鬥機,超強的機動性,在空中操控靈活,初期為鋁制和木質結構的結合,質量在當時是戰鬥機中最輕便的
坦克:日本陸軍中型坦克 97式("Chi-Ha","奇哈")
“九七改”中型坦克,戰鬥全重增加到15.75噸。由三菱公司設計出新炮塔,換裝1式47毫米火炮,穿甲彈的初速為825米/秒,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裝甲。火炮采用半自動垂直滑動式炮閂,車上攜帶104發炮彈和2575發機槍彈。這種坦克在日本稱“九七改”、“奇哈改”。九七式中型坦克被廣泛用於日本侵華戰爭,東南亞戰爭和太平洋島嶼的爭奪戰中。與美蘇同類坦克相比,它的防護、火力、機動均相差甚遠,
戰艦:
盟軍有許多航母,如著名的美國航母大黃蜂、約克城、企業,英國的皇家方舟,德國齊柏林伯爵沒正式下水,日軍赤誠、加賀、蒼龍、飛龍、祥鶴、瑞鶴等
戰列艦:
美國北卡羅來納,日本大和、武藏,英國喬治五世、伊麗莎白女王、戰列巡洋艦胡德,德國俾斯麥、提爾皮茨、格萊森鬧、沙恩霍斯特,蘇聯海軍不是很著名,所以不講了。
潛艇:
德國U系列
打了那麽多,壹定要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