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在古代為何叫宣紙?用途還是材質?
宣紙的用途:無疑是用來書寫畫畫用的材料。
宣紙的起源:中國古代從木簡、綿到用於宣紙書寫是中國書寫發展歷上的重大轉折,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於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裏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宣紙的選材和制作 :宣紙制壹開始是從樹皮開始成為宣紙的主要原料。由於當地又種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為了原料之壹。涇縣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這三點便為涇縣的宣紙產業打下基礎。至宋、元之後,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後擴大到十余種。經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洪等十八道工序,歷經壹年方可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