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解釋下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什麽
1、用“……者……也”或在句末用“者也”“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與余同遊)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2、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吳)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
3、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加強語氣表示判斷。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將即楚將項燕。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賤人。
4、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5、文言文中的否定性判斷也要借助否定副詞來表示。“非”“莫”“勿”“不(否)”予本非文人畫士。(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被支配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
2、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3、用“見”或“見……於……”表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4、用“於” 或“受……於……”表被動
不能容於遠近。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5、文言文中,有些被動句沒有被動詞,而是直接由動詞表被動。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於)兵勢耳。 這裏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戍卒叫,函谷舉。 “舉”是“被攻占”的意思。(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承前省略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蒙後省略 (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對話省略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曰:“不若與人(樂樂)。”2、謂語的省略 壹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賓語的省略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公)。
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壹壹為(之)具言所聞。
4、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吾上書太夫人,譜汝(於)諸孫中。5、中心詞的省略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四)倒裝句1、定語後置
⑴在中心詞和後置定語中間加“之”或“而”字,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之(而)+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縉紳而能不易其誌者……,有幾人歟?
⑵在中心詞和後置定語中間加“之”字,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表示定語後置。例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雲霞雕色,有喻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雲霞繪出色彩,已超過巧妙的畫師;草木裝飾鮮花,不依靠神奇的繡工)
⑶定語放在中心詞後,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
求人可使報秦者。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2.賓語前置⑴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⑵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沛公安在?大王來何操?⑶用“之”“是”等虛詞使賓語提前何陋之有?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惟命是從。⑷介詞結構中介詞賓語前置 介賓短語的賓語由代詞充當,賓語前置情況與⑵相同。微斯人,吾誰與歸?3.介賓短語後置現代漢語中介賓短語充當狀語,置於謂語之前。但在文言文中,介賓短語往往放在謂語的後面。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4.主謂倒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