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訓練走路的正確開啟方式!
寶寶出生頭壹年是父母最操心的壹年,新晉爸媽看到孩子有點異常,就擔心得不行。比如說走路,壹看別人家孩子會走了,自己孩子還不會,就擔心是發育出了問題。
這樣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孩子又不是流水線統壹生產的,走路時間有差異是正常的。
這時候學會走路,都正常
大部分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學習走路,但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同,有的早點學會,有的晚點,15個月才學會走路的寶寶我也見過。
只要寶寶走路和其他行動的時間不超過下面的時間段,家長就不用擔心。如果超過了,就需要就醫檢查。
?
4個半月還不會扶坐
6個月還不會翻身
8個月還不會獨坐
10個月還不會扶站
18個月還不會行走
這樣教孩子學走路是在幫倒忙
01
?牽著手走路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覺得教孩子學走路都是這樣的。
雖然不忍心,但我還是要告訴妳,這樣教孩子走路,累的是妳的腰,坑的是孩子。
成人的步伐和孩子的不壹樣,牽著孩子學走路,壹旦寶寶跟不上爸爸媽媽的步伐,就容易摔跤,還可能發生脫臼。
02
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我辟謠過很多次,但仍時不時看見家長問,今天就再來說下學步車的問題。
學步車可以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開始階段,提供非常有力的幫助,讓寶寶學步更快更安全。
學步車主要分為兩種,壹種是騎坐式學步車,壹種是手推式學步車。
騎坐式學步車
手推式學步車
Neine媽查了壹些資料,雖然目前有很多反對使用學步車的說法,認為騎坐式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寶寶要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時間長了,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
學步車的坐墊較高,寶寶坐上面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這就容易使足關節變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
……
那麽,到底要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
其實只要爸爸媽媽們控制好學步車的使用時間,掌握學步車的正確使用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步車的優勢,而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另外,剛才我們說學步車有兩種,上面說的是騎坐式學步車,現在我們了解壹下手推式學步車,手推式學步車是寶寶通過自己的力量扶、站並且邁步,可以充分鍛煉寶寶的下肢力量和平衡感。寶寶通過自主行走不僅鍛煉了肢體力量,還大大的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
手推學步車讓寶寶自己推著車子走動,讓寶寶的腿部自由伸展邁步,不會讓寶寶的腿部骨骼產生外力作用,媽媽們就不用擔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了。在北美,很多父母會根據孩子的興趣,給寶寶們買來各種主題的手推車,比如購物手推車、剪草手推車,消防車手推車等等。
所以說,對寶寶最好的還是手推式學步車!
Neine媽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壹款 手推式學步車——米寶兔嬰兒學步車
選擇米寶兔嬰兒學步車的4大原因
1.結構牢固穩定
寶寶剛開始學步,重心不穩,學走步的過程中會自然的身體重心放在學步車上,所以學步車結構牢固穩定很重要。
結構穩定:根據穩定性設計的原理,黃金三角結構,可是學步車更加穩固,確保車子不會側翻,寶寶安全,媽媽放心。
有減震設計:有減震設計的學步車,在不平坦的路面上不會晃動的太厲害,寶寶能比較輕松的控制。
2.可調節速度
剛學走路的寶寶對學步車的控制能力有限,推車的時候太使勁,車子會跑的太快,寶寶跟不上車的速度,就會摔倒。
車輪防滑:防滑減震設計的車輪,能夠增加學步車和地面的摩擦力,不會側滑或者滑動速度過快,穩上加穩,給寶寶安全的速度。
速度可調: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調節檔位速度,可以讓寶寶更好更快的學會走路;剎車可以在寶寶不推學步車的時候鎖死車輪,避免學步車亂滑。
3.娛樂功能豐富
單壹功能的學步車吸引不了寶寶的註意,而且玩具可以促進寶寶觸覺、聽覺、視覺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所以學步車最好要有豐富的娛樂功能。
玩具種類多:多種玩具功能結合的學步車更容易吸引寶寶的註意。(1.米寶兔播放器 2.玩具手機 3.益智齒輪 4.撥動瓢蟲 5.形狀拼圖 6.手撥滾輪)
玩具面板可拆卸:不走路的時候,把玩具面板拆下來拿到手裏玩更方便,而且玩具面板還有中文、英文、演奏旋律***20首,對開發寶寶的語言和音樂能力有幫助。
玩具大小合適:寶寶的好奇心很強,喜歡把東西放到嘴巴裏,學步車的玩具不能太小,避免寶寶不小心吞咽窒息,而這壹款學步車玩具大小設計非常合適,很適合寶寶。
4.細節合理,舒適安全
壹般的寶寶都會本能的拒絕讓他感到不舒服的東西。如果推學步車的時候感覺不舒服,他就會抵觸學步車,所以細節方面的設計尤為重要。
細節設計安全:車體表面光滑,無毛刺,不會誤刮誤傷寶寶,呵護寶寶,有效防止磕碰。
把手舒服:把手的粗細和軟硬非常合適,而且都有防滑設計,避免手滑握不住或者握著不舒服。
組裝拆卸方便:零部件比較少,安裝方便,像手機解鎖壹樣簡單,可輕松拆卸。
?如何購買:
?復制本段¥?HsV81DChvQG?¥打開手淘即可
寶寶學走路急不得,壹定要等到肌肉、骨骼發育到壹定程度,再選擇壹款對寶寶最好的學步車,那走路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啦!在成長上,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天才,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足夠的耐心、鼓勵,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
寶寶學走路常見問題
1. 踮腳走路
因為足跟肌腱發育還不成熟,孩子還不太會用腳跟維持身體平衡,就會出現踮腳走路,等孩子走熟練後就會消失了。
註意: 如果孩子在不走路時也踮著腳,並且雙腿雙腳緊繃,腳尖像跳芭蕾壹樣。或者孩子在熟練走路後,仍經常踮腳,就可能是肌張力增高,需要就醫檢查。
2. 內八字
剛開始學走路,因為下肢的力量還比較弱,身體也不太靈活,孩子容易失去平衡。為了維持平衡,孩子在走路時就會出現內八字。同樣的,這種情況會在孩子走熟練以後消失。
註意: 如果熟練走路幾個月後,孩子走路還是內八字,需要就醫檢查。
3. 走路總摔跤
先說,鈣不背鍋,走路老摔跤不是缺鈣。
這只是孩子肌肉的力量還不夠造成的,孩子練習多了後,肌肉力量增強,摔跤的情況就會減少。
想讓寶寶少摔跤,家長可以在寶寶小時候讓他多練習趴,這對鍛煉肌肉有好處。
註意: 如果寶寶經常摔跤,下蹲也有困難,肢體動作不協調,並且壹直沒有改善,就需要檢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肌肉方面的問題。
寶寶學走路的誤區
1.不學爬直接學走路
爬行不僅僅對寶寶以後的學走路有所幫助,還能夠鍛煉寶寶的大腦協調能力,鍛煉平衡性和手腳的力量。
2.過分依賴學步車
學步車是許多父母都會買給寶寶的東西之壹。想著學步車顧名思義肯定能幫助寶寶更好的學會走路,其實不然,學步車實質是把寶寶固定在中間,寶寶只要輕輕用力就能到達想去的地方,這不僅對寶寶沒有幫助,過早使用或使用不當還有可能對寶寶的骨骼發育造成影響,寶寶學走路不需要外力的幫助,時機到了,自然而然就會走了。
3.不肯放手讓寶寶自由
寶寶總是被輪流抱著,怕寶寶摔跤、明明到了學步的時期卻被處處保護不給下地。這過度的保護孩子會影響到寶寶的學步時間和積極性,導致更晚的學會走路。其實,讓寶寶的手腳和思維都不受約束,才能更好的全面發育,或許摔過壹跤,就會走路了呢。
學走路之前要幫寶寶做什麽?
1.添加維生素D、攝入合理的 鈣
寶寶的營養要全面、均衡,寶寶出生15天就要補充維生素D,要多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保證鈣的攝入充足,以使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2.按部就班,特別是學會爬
在6個月以前,要讓孩子學會擡頭、翻身,到了8個月左右,讓他學爬行。爬行能夠讓寶寶全身各系統都達到協調的效果,既能讓身體得到鍛煉,又可以改善大腦和心臟的血液循環,讓身體的重量分散到四肢,減輕腹肌及脊柱的負擔。
而且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將脖子擡起來,這個動作可反作用於大腦,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到了10個月的時候,再讓寶寶學著扶物從蹲到站立,並慢慢掌握站立的平衡。
-LOVE-
3.給點耐心和等待,學會放手
寶寶初學走路時,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所以家長需要多壹些耐心和等待,給寶寶多壹些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寶寶摔了壹跤,就心疼得不再讓他練習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驚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寶寶對學步的恐懼。
4.從站開始,慢慢發展下肢動作
當寶寶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後,就要開始教寶寶學走路了,這時家長可以蹲在寶寶面前,伸出雙手拉他手臂至與肩同高的位置,但不要擡得太高,以免拉傷寶寶,然後鼓勵寶寶慢慢向前邁步,讓他充分體驗腳踏實地的感覺。
當寶寶逐漸對身體能平衡控制,只需用壹點點外力就能往前走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在距離寶寶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歡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邁步,訓練多幾次後,寶寶便能大膽地獨立行走了。
5.寶寶的“八字腳”?
在學走路的時候,寶寶的下肢尚未完全發育,腳的力量不夠,學步及站立時,雙腳便自然地分開以增加穩度來防止跌倒,結果產生了雙腳自然分開的走路姿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動作平衡慢慢變得協調,寶寶這種八字分開的步態也會慢慢改變的。
Neine媽溫馨提示:
爸爸媽媽對於到了周歲還不會走路的孩子不要著急噢!15個月以內寶寶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從“二擡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開始訓練寶寶,才是開啟寶寶走路的正確方法。
和Neine粉們嘮嘮嗑
Neine粉們,妳家孩子咋學走路的?能否用學步車鍛煉寶寶走路?用的什麽牌子學步車?歡迎趕緊來下面跟Neine媽留言交流交流吧。
呵護寶寶成長每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