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手指》近、返義詞、多音字,中心思想
多音字:
1、噴
(pēn)噴灑
(pèn)噴香
2、薄
(báo)薄片
(bó)薄弱
(bò)薄荷
近義詞:
姿態——姿勢
窈窕——苗條
機敏——機靈、機智
消受——享受?
堂皇——氣派
扶襯——幫助
薄弱——單薄?
秀麗——秀美
渺小——微小?
附庸——附屬?
差異——差別
復雜——繁雜
反義詞:
渺小——偉大
薄弱——堅強、雄厚、結實
養尊處優——含辛茹苦?
機敏——遲鈍
團結壹致——四分五裂
強硬——軟弱
中心思想:
《手指》詳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說明五根手指雖各有?所長,個有所短,但如果能團結壹致,成為壹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麽強弱、美醜之分了。從而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壹人生哲理。
擴展資料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壹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創辦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壹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註意用語言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質樸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註了壹股真摯而又深沈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鳴。
主要作品:《緣緣堂隨筆》《藝術趣味》《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