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壹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著名航海家是誰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
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
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淩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這個救世主拯救了剛剛興起的歐洲,但是也許在改變歷史的同時,也給其他大洲帶去了災難。
之後,他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
直到1506年逝世,他壹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後來,壹個叫阿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壹個原來不為多數歐洲人知道的大陸。
但是,在命名上這塊大陸卻用了證實它是歐洲人所未知大陸這種情況的人的名字命了名:阿美利加洲。
哥倫布並不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新大陸”狹義上對哥倫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陸”,對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來說並不是新大陸,他們早在4萬年前就已經到達美洲大陸,大約是在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
不管是那個哥倫布還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陸,都不是“首先發現”,在他們來之前這裏不僅有幾千萬的居民。
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
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有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重要意義。
哥倫布的發現對世界卻產生了當時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響,也成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哥倫布第壹個發現美洲大陸,
雖然還沒有實錘,但是哥倫布這個答案沒有辦法確定100%的準確了。
“李兆良的“宣德金牌”已經收藏多年,最初的發現地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壹個名叫“Asheville”的小鎮。
在小鎮教堂附近的壹座墳場的土裏,當地人發現了這座銅牌。
後來,李兆良用不高的價格,從發現者的手中收購了這枚金牌。”
“中國古文中,“錫”與“賜”相通,“大明宣德委錫”,就是“大明宣德皇帝委賜”的意思。
按照《明史》的記載,歷代皇帝登基,都會派使節通報給外國的國家元首。
金牌出土地點是美洲大陸原住民——印第安切諾基人的居住地。
而鄭和七次下西洋,最後壹次是於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南京龍江關(今南京下關)起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出海之初,宣德皇帝朱瞻基剛剛登基沒多久。”
“如果李博士的這個推論成立,意味著將改寫歷史:是鄭和船隊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1431-1433)發現了美洲大陸,而不是哥倫布。
公認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是1492年。”
“李兆良在“Asheville”小鎮附近做過考察,發現了很多與中華文化巧合的地方。
他指出,切諾基人的鄰居,靠海岸的卡托巴族人以擅長制造精美陶器而聞名,這個民族制造的某些陶器式樣,和中國宣德年間的“三足宣德爐”極其相似。
卡托巴人在陶瓷工藝方面的成就,甚至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人,這讓人產生聯想:他們也許得到了來自“瓷器之國”——中國工匠的指點。
而那些工匠,就隸屬於鄭和船隊,他們教會卡托巴人制造類似於宣德爐模樣的陶器。”
“李兆良還發現,切諾基語的英文音譯為“unaker”,與中國南方方言“堊泥”發音相類。
“堊泥”,也就是“堊土”,是陶瓷制作的原材料;切諾基人古時候有兩面族旗,白底上有紅色北鬥星的為文旗,顏色相反的是武旗。
這在印第安人族群中,是獨此壹家的,而鄭和船隊在海上航行時,竟也使用文旗、武旗進行導航;切諾基人壹般有兩位酋長,壹個掌文,壹個掌武,這竟和明代的官制相似;切諾基人的旗幟上有北鬥星,這些土著除了北鬥星外,不認識任何星座,而中國古代皇帝儀仗中,也必然有北鬥星旗,反觀其他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歷代旗子,在十九世紀以前,竟沒有壹面是用北鬥星的;北卡羅來納當地有壹條河,名叫名叫“Santee”,與漢語中“山地”同音……”
“如此多的巧合交織在壹起,使李兆良大膽推斷:鄭和船隊曾經到過美洲,留下了“宣德金牌”,並影響了當地土著人的文化,不僅教會了他們制陶,而且使他們開始使用北鬥星旗。
李兆良說:“金牌只有壹個,可能是孤證,歷史學者可以不承認。
宣德金牌可以假冒,美洲土著的文化痕跡,如何假冒?壹個例子是偶然,兩個例子是巧合,那三個四個例子又如何解釋?那就不太可能是孤證了罷?””
不只是文物遺留,連文化方面也有交流痕跡,所以鄭和很可能會是第壹個發現新大陸的美洲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