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傳》——沒有人能夠定義壹座正在噴發的火山
所幸的是,在這本書中,吳曉波放棄了“宏達敘事”方法,只專註於對細節的挖掘,才讓我們對騰訊的歷史和發展有壹些了解。才讓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個亞馬遜深林裏,有幾條大河,有幾種主要的動植物,這裏生物成長的土壤是什麽樣子的以及這座深林有多少年了。
但是這種的介紹,還是無法讓妳看清騰訊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的,這個世界是開放的、變化的,騰訊也是壹樣,沒有人能定義開放的邊界在哪裏,也沒有人能定義變化的世界還會有哪些變化。
這本書的時候,選取了三個方面來講述騰訊的故事。PC時代的騰訊,手機時代的騰訊以及騰訊的產品哲學。
第壹、PC時代的騰訊
PC時代開始於騰訊的創業,成長於騰訊的四面出擊,成為全民公敵,結束於與360的壹場大戰。
? (1)1998-2004是騰訊的創業期,
這段創業是以OICQ開始的壹次冒險之旅,也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QQ。在這段時期,QQ並不是騰訊的在主打產品,而是小馬哥養在手中的壹個“寵物”,因為他們主要的產品是網絡尋呼系統。
但是,在1992年2月10日,隨著OICQ的正式發布,這個養在家裏的小“寵物”壹下子變成了壹個龐然大物。短短九個月註冊用戶就超過了100萬,同時大量消耗著,騰訊公司的資金。騰訊公司賬上只剩下壹萬塊錢的現金。
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壹段歷史,騰訊打算賣掉QQ這個產品,壹是因為這個產品還沒有盈利模式,二是養不起了,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維護QQ需要大量的資金。
他們找了好多家公司,打算賣掉這個產品,但是卻沒有人買。最後“風險投資”出現了,暫時的挽救了騰訊公司和QQ產品,但是QQ依然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依然在燒錢的路上壹路狂奔。而籠罩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陰影裏的投資人漸漸對騰訊失去了興趣,騰訊的處境依然讓人擔心,沒有盈利模式,而資金又快燒完了的騰訊,再次陷入了困境。這時第二次融資,MIH對其的投資,讓其掙紮著熬過了生死線,但是其還是不知道如何盈利。
在創業的很長壹段時期裏,騰訊都沒有找到其盈利模式,而它面臨的壹次次危機都是由於沒有盈利模式。幸運的是,不久後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業務”讓其第壹次找到了其盈利的模式,而這種盈利模式由於太過於依賴“移動夢網業務”,備受人詬病。直到後來的“QQ秀”的出現,騰訊公司才開始找到其自身獨立的盈利模式。
然後,在2004年的集體上市熱中,騰訊上市了,此時上市時的騰訊也是表現的平平常常,根本沒有人會想到,多年後,他會成為最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壹。
但是,上市對於騰訊公司確實意義非凡的,這意味著,他已經“長大成人”了,他對這個廣闊的互聯網市場開始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了。
? (2)2005-2009是騰訊的迅猛發展時期。
它成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拍拍網,並開發出財付通。開始與馬雲宣戰。
它在中國市場上戰微軟的MSN,並將其擊敗。
它開發出QQ空間系列產品,並且引爆全民偷菜熱潮。
它進軍遊戲,超越盛大,網易成為最賺錢的遊戲公司,
它進入廣告業,重新定義互聯網廣告。
它開發自己的門戶網站,成立騰訊新聞。
它做QQ瀏覽器,做QQ殺毒。
總之,這壹時期,它處處出擊,四面樹敵,但卻過的風生水起。雖然在互聯網上,罵聲不斷,如“壹直在模仿從不創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壟斷平臺拒絕開放”,但並未對其進行真正的威脅。直到與360的壹場戰役。
(3)3Q大戰
2010年5月31日,騰訊將QQ醫生,並改名為QQ電腦管家,並且又增加了新的功能,使其在功能上和用戶體驗上與360幾乎壹致。騰訊的出手壹點也不讓人意外,向往常壹樣它會毫不客氣地屠殺360,並且取而代之。
面對騰訊的咄咄逼人,周鴻祎果斷出手,從騰訊泄露用戶個人隱私這個問題,發起攻擊,並且開發出“扣扣保鏢”,最後迫使騰訊,推出壹個“不兼容頁面”,讓所有用戶對“卸載QQ”與“卸載360”進行二選壹。最後是360輸了官司,騰訊輸了輿論。3Q大戰,改變了馬化騰的性格,他開始重新思索平臺策略和公***屬性,在外部溝通上,變得柔和和開放。
? 第二、手機時代的騰訊
3Q大戰,是PC時代的最後壹戰,在更遼闊的互聯網世界,壹個莫測的新時代,正在迅猛拉開帷幕,更強大的對手已經出現。隨著iphone4和ipad的發布,平板電腦和手機的銷量迅速增加,PC上的用戶關系迅速轉移到手機端。而這時最流行的手機軟件是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的出現讓馬化騰手忙腳亂地加入了微博大戰。騰訊迅速開發出自己的騰訊微博,但是在對新浪微博的戰爭中,它的勝算十分渺茫,所以整個騰訊部門都在焦急的等待下壹個能夠戰勝微博的產品出來。
在這壹呼喚當中,微信,應時而出,成為了騰訊在移動互聯時代最出色的產品,發起了又壹次的變革。而此時的QQ面臨這新的挑戰,如何在手機上實現自我變革,如何讓騰訊帝國能夠實現微信、QQ兩條腿走路,這時手機時代QQ迫切要做的事情。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還是無法明白QQ在手機時代的定位是什麽。不過它已經開始在努力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了。
在手機時代,在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除了微信產品的成功,騰訊又開始了新的布局,它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專註於連接,連接所有的人、資訊、服務,成為壹個連接器,並且專註於內容的生產,做內容產業。
“連接壹切”和“互聯網+”就成了這時騰訊的特點。使我們每個人都處於騰訊所營造的世界了,又都無法說明白這是壹個怎樣的世界。
第三、騰訊的產品哲學
在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騰訊的“七種武器”,也即是騰訊的產品哲學。
第壹種:極簡主義。少就是最合適的,別讓用戶思考,直接使用產品。
第二種:用戶驅動。產品所有的變化和改進必須以用戶的需要為出發點。
第三種:內部賽馬機制。使內部多個團隊***同開發,同壹類型的產品,在競爭中產生創新。
第四種:試錯叠代。反對完美主義,小步快走,搶占市場先機,然後試錯叠代出更好更優的產品。
第五種:生態養成那個模式。讓產品像水和電壹樣融入生活當中,連接壹切。
第六種:資本整合能力。利用自身優勢,進行戰略級的投資。
第七種:專註創業初心。專註於產品本身,而不被無關的瑣事所羈絆。
讀完騰訊傳依然不知所雲,這是壹本與吳曉波老師以往的書籍都不同的書,以往的書籍所寫的都是傳統經濟發生的事情,企業的發展史,企業的成和敗都會有清晰地描述和記錄。唯有以互聯網為題材的寫作,讓人不知所雲,妳無法知道,騰訊為什麽成功,為什麽那麽牛逼,它的成功和擴張就像是自發發展出來似的。當然,妳也無法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