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懷化工業園區的園區概況
湖南懷化工業園區於2003年7月開園,前身為懷化生態工業園。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定、省人民政府批復為省級開發區,同時更名為湖南懷化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41.3平方公裏,首期7.8平方公裏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二期29.5平方公裏擴區規劃已全面推進。
園區東西對接長三角經濟區、長株潭兩型試驗區與成渝經濟區,南北對接環北部灣、珠三角與長江經濟帶,是商貿物流的最佳輻射半徑,是投資興業的黃金投資圈。 懷化工業園區位於貴陽-重慶-宜昌-長沙-桂林這壹半徑400公裏的環形空間中心,其東西對接長三角經濟區、長株潭兩型試驗區與成渝經濟區,連接新絲綢之路“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南北對接環北部灣、珠三角與長江經濟帶,是商貿物流的最佳輻射半徑,是投資興業的黃金投資圈。
懷化工業園區地處懷化市“兩板塊壹走廊”工業發展格局的核心位置。湘黔、焦柳、渝懷鐵路和正在開工建設的懷邵衡鐵路,在園區成“米”字行交匯貫通;滬昆、杭瑞、包茂、婁懷高速公路貫穿其中。滬昆高鐵1小時通達長沙、貴陽,2小時通達昆明、武漢,4小時通達上海、廣州;距園區20公裏的芷江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昆明、海口、西安、北海等城市的航班;沅江水道通江達海,籌建中的口岸海關將打通境內外的通關大道。 懷化市委<2013>3號文件將市直部門行使的77項行政審批及與行政審批相關聯的收費、行政處罰等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授予園區,並以2號公章形式,直接行使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園區實行“壹級財政、壹級金庫”的財政體制,實行“封閉式”管理、“零收費”、“寧靜日”制度,不斷加大平安園區建設,營造和諧創業氛圍。
園區先後出臺了《關於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幹規定》和《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倍增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壹系列政策,以鼓勵外來投資者和支持企業發展。
信譽評級AA級,資產總額100億元的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實施現代企業管理,推動公司及子公司法人轉型,著力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融資體系和經營模式,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
園區生產、生活性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員工公寓、和安商業廣場投入運營;創業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標準化廠房已建成30萬平方米;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教育、醫療、衛生、郵政等在園區設立了分支機構。
投產及開工建設的重點企業:
湖南泰格林紙集團、娃哈哈、加多寶、匯源果汁、康師傅、大康牧業、新希望;
海聯食品、小丫丫食品、金珠米業、綠康蔬菜、多喜來、千源鋁業、湘鶴電纜、金升陽科技園、鎂合金、碳纖維、鼎立科技、金健帆布;
正清制藥、天騎醫藥、羅漢果甜甙項目;
三壹重工工程機械整機和零部件再制造、金益環保、鴻華電子、本業農機、勇利鋼構、華峰電子、新華港健體器材、建南電子、名城LED;
紅寶科技、思源生物柴油、盛泰氣體、洗滌產業園、阻燃劑、土壤離子固化劑項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市委、市政府吹響了“實施產業園區三年倍增計劃”的新號角。面對機遇,園區將緊緊圍繞“二次創業、三年倍增、背水壹戰、浴火重生”十六字方針,搶抓滬昆高鐵懷化段通車、建設懷黔千億工業走廊等重大發展機遇,主抓招商,強攻項目,決戰工業,以實現園區跨越發展的華麗轉身。
發展思路上定好性
圍繞“千億園區,工業新城”發展目標,堅持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雙輪驅動”,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切實把懷化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生態工業新城。
發展目標上定好向
到2017年,懷化工業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40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39億元,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到30家,稅收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達到107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投入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資金25億元,標準化廠房竣工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
發展規劃上定好位
立足懷化資源稟賦和園區現有工業基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與周邊差異性發展,在資源優勢中培育園區特色,在傳統產品中篩選優勢品牌,逐步形成以生物產業為主導,食品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方向。
發展措施上定好調
按照園區主導、特許經營的開發建設思路,抓好國家農業科技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物流園、生物醫藥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創意產業園、靜脈產業園、森工產業園等10個“園中園”的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綱”的理念,抓資金保障,抓科技創新,抓制度創新。積極探索推行管理與運行相分離的管理體制,通過公司化、市場化運作來規範經營行為、經濟行為,形成“小機構、大企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