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是什麽東西?
1、華表的歷史:
華表是漢民族的傳統建築物,有著悠久的歷史。
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誌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
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壹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誌,後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後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
在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因此它又叫“謗木”或“誹謗木”。“誹謗”壹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
據史書上記載,堯時的誹謗木以橫木交於柱頭,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
不過,天安門前的這對華表上都有壹個蹲獸,頭向宮外;天安門後的那對華表,蹲獸的頭則朝向宮內,傳說,這蹲獸名叫犼,性好望,犼頭向內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宮內吃喝玩樂,希望他經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頭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戀遊山玩水,快回到皇宮來處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歸”。
2、華表的作用:
壹般認為,華表又名桓表、表木,是壹種在古代建築物中用於紀念、標識的立柱。華表起源於古代的壹種立術,相傳在我國堯舜時代,人們就在交通要道豎立木柱,作為行路時識別方向的標誌,這就是華表的雛形。
另壹種意見認為,華表起源於遠古時代部落的圖騰標誌。華表頂端有壹坐獸,似犬非犬,它叫做“犼”,漢族民間傳說這種怪獸姓好望。遠古時的人們都將本民族崇拜的圖騰標誌雕刻其上,對它視如神明,頂禮膜拜,華表校頂的雕飾也因各部落圖騰的標誌不同而各異,歷史進入到封建社會,圖騰的標誌漸漸在人們心中印象淡薄,華表上雕飾的動物也變成了人們喜愛的吉祥物。如唐朝詩人杜甫有“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的詩句,其意就是說華表的校頂上雕飾的是白鶴。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華表上確實雕飾有白鶴。據傳這是因為壹個名叫丁令威的人,學道成仙,化鶴歸未,立於華表上作歌,故人們以後將白鶴雕刻於華表柱子上,以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