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上臺後會實施哪些政策?
國內政策應對危機 新總統上臺伊始面對的最困難的任務是,如何使美國走出經濟危機。奧巴馬不久前提出了壹個同他的長期經濟日程相結合的600億美元的刺激政策,要對中間階級、 低收入者以及小商業實行減稅。他還打算通過對新能源工業的投資來創造500萬個新的、高工資的就業機會,並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即修建公路、橋梁和學校來創造200萬個工作機會。由於石油價格的下跌,奧巴馬目前暫緩考慮對石油公司征收巨額利潤稅。他還公開支持政府財政部對主要銀行註入2500億美元資本的做法。 此外,奧巴馬主張對那些陷入困境的州提供大量聯邦資金,幫助它們資助公***工程以及教育和醫療救助項目。而這是***和黨所反對的。為了整頓金融體制,他將采取措施使金融機構受到政府更嚴格的監管,並使監管機構合理化,還將嚴厲打擊市場投機。 奧巴馬社會政策的核心是通過減少對25萬美元以上收入家庭的稅收減免以及雇主的支付,建立壹個覆蓋所有人的醫療保險制度;對無力支付保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同時盡量降低保險費用。他計劃在其第壹任期結束時,創造壹個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的醫療照顧計劃;要讓所有的兒童擁有健康保險。 對外政策重排優先順序 希拉裏·克林頓在預選中曾經攻擊奧巴馬毫無外交經驗,因此難以勝任總統之職。但是,有人親耳聽到,奧巴馬在私下裏承認,“我的確缺乏外交經驗,但我會把最好的外交事務專家請來為我工作。”而且接觸過奧巴馬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他是壹個頭腦異常清楚、思路敏捷、善於聽取專家和顧問意見的人,這有助於他很快熟悉和掌握外交事務。由於奧巴馬很少有處理外交事務方面的記錄,這裏對其可能的外交政策的描述只能以他的言辭和他所選擇的外交政策顧問的政策傾向為依據。 奧巴馬目前宣示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是:恢復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改革並增強國際組織;加強美國的同盟關系;加強北約以對付21世紀的威脅;促進在亞 洲的新的持久安全;與其他國家壹起同全球氣候變化作鬥爭。奧巴馬在2007年4月26日的民主黨初選辯論中說,歐洲是美國長期可靠的盟友,日本多年來是美國在亞洲的出色盟友。世界的引力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中國正在崛起。中國既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我們的競爭者。奧巴馬還支持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奧巴馬反對美國在國外強加民主,但他建議制定壹個全面的指導國家構建和促進民主的計劃,運用美國的軟權力,通過美國民主基金會和建立其他新的機構,來幫助解救和重建非洲、亞洲和中東的失敗國家。他的顧問強調,奧巴馬確信後冷戰時代各國都處於無法擺脫的相互依賴之中,他曾經寫道:“這個新時代的領導必須認識到,每壹個美國人的安全和富裕同生活在我們國界之外的那些人的安全和富裕息息相關。必須承認所有人的天生平等、尊嚴和價值。為了同全球貧困作戰,奧巴馬保證要在2012年把美國的對外援助翻壹番,達到每年500億美元。他計劃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進行投資;到2020年時幫助建立起壹個“全球醫療基礎設施”來同傳染病做鬥爭;並建立壹個20億美元的全球教育基金。 在外交政策方面,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的核問題將是新的美國政府對外政策中的三個最重要的考慮。其中何時和如何從伊拉克撤軍是壹個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奧巴馬曾經說過,在他宣誓就職之後,他將立即著手撤軍,以每月壹到兩個旅的速度,立即撤回作戰部隊。但是究竟要留下多少部隊善後,他們的任務是什麽,他們將再駐守多久,對於這些問題,奧巴馬還沒有給出具體的回答。他的壹些顧問建議,至少要在幾年裏保留6萬至8萬人的部隊。 在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表示,“我將在任職期間盡壹切努力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為了美國的利益,他願意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同伊朗領導人會談。在伊朗核問題上,民主黨內的專家認為,美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及其微小,或許只有3%-5%的可能性,因為軍隊認為這是壹場打不贏的戰爭。 據奧巴馬的亞洲事務顧問說,朝核問題對於新政府來說可能是排在第四或第五位的問題。在朝核問題上,新政府將繼續支持六方會談,但同時可能更強調同北朝鮮的雙邊談判。 在反恐戰爭方面,奧巴馬表示,他將在新政府組成後的100天內,到壹個主要的穆斯林論壇上發表演講,重新界定美國的反恐戰爭。他將表明:“我們沒有同伊斯蘭教開戰。” 除上述問題之外,環境問題也將是美國關註的另壹個重要問題。有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與以往的美國政府不同,新壹屆政府將開始重視這壹問題,環境問題將會成為美國國際對話中的主要議題。 關於奧巴馬對小布什總統的單邊主義的摒棄和軟硬權力並重的主張,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不無欣喜地說,“我相信奧巴馬可能在使用美國的軟權力方面取得驚人的成就。” 對華政策不會偏離主流 美國的中國通們眾口壹詞地認為,奧巴馬的對中國和亞洲政策不會偏離主流。根據蘭普頓的看法,在最近的七任美國總統中,尼克松、卡特、裏根、克林頓和小什在 其競選期間都曾呼籲要在對華政策上做重大改變,而其中主張更嚴厲對華政策的三位在當選之後就由於戰略需要、資源的限制或經濟利益而放棄了競選時提出的政策主張,他們是裏根、克林頓和小布什。他們的對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同前任的對華政策保持了壹致性,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前任采取的是更為明智和務實的、也更為平衡的對華政策。 雖然迄今奧巴馬尚未形成具體的對華政策,但其亞洲政策和對華政策顧問大都有在政府中工作的經驗,而且他們對中國都有相當深刻的了解,都深知延續美國對華政 策主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壹主流政策就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應同中國建立良好、穩定、互信的外交關系。這些政策顧問中包括傑弗裏·貝德、理查德·布什、李凱南、戴維·蘭普頓等人。奧巴馬對外政策方面的主要顧問之壹傑弗裏·貝德十分肯定地說,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將有很大的延續性,正如從尼克松總統以來的七位美國總統政策的相似性要大於差異性。 奧巴馬政府壹定會全面審查各個領域裏的對華政策,包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關於中美經濟戰略對話,2007年奧巴馬在總的原則方面做過壹些正面評論,表示繼續進行戰略經濟對話是“壹個好主意”。據分析,中美之間的戰略經濟對話會繼續進行,因為考慮到中國如此龐大和重要,繼續進行高層次對話是非常必要的,況且,未來國際體系和國際局勢的穩定將依賴於大國在重大問題上的合作。 在貿易政策方面,由於民主黨同工會的密切關系,以及工會在大選中對奧巴馬給予的巨大支持,奧巴馬壹定會傾聽工會的意見,也會比***和黨政府更加強調勞工權 利。但是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不壹定會是保護主義的,這不僅是因為奧巴馬的主要經濟顧問都是自由主義的國際主義者,例如羅伯特·魯賓,而且因為奧巴馬本人相信,貿易壁壘是有害的,只有自由貿易才能使美國的經濟更具競爭力。副總統拜登的主要助手簡努齊認為,現在中美在貿易方面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機制,民主黨將應用這壹機制,不過可能會對中國有更多的批評。 新壹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可能發生的另壹個變化是人權政策方面的變化。據說,迄今為止奧巴馬還沒有就人權問題作過演講。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人權問題自卡特政 府以來從來沒有從美國的外交議事日程上消失過,而且,民主黨歷來比***和黨更加重視國際人權。因此,在人權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可能會對中國有更多的批評。不過簡努齊曾評論道,下面壹段話反映了美國當前對中國的人權政策:“在人權方面我們的註意力集中在中國做了什麽,而不是集中在中國是什麽樣的制度。” 目前,除美國的極端保守主義者之外,美國朝野都壹致認為,美國政府現行的對臺政策是明智的,這壹政策應繼續下去。這也是奧巴馬的看法。5月20日奧巴馬在寫給馬英九獲選的祝賀信中說,他的當選和就職對於臺灣人民、全世界的民主勢力、臺灣海峽和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穩定是壹個促進因素。他將支持美國的“壹個中國”政策,遵循中美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和美國的《對臺灣關系法》;他也將支持馬英九與大陸建立更加密切關系的努力,並認為這些努力將為海峽兩岸更加穩定和可預料的關系打下基礎。另壹方面,奧巴馬還表示美國將繼續向臺灣提供用於自衛的必要的武器。這些都是現行布什政府對臺灣政策的延續。 當然,美國總統的實際政策歷來都同他們在競選中的許諾或倡議有壹定的差距,究竟奧巴馬政府未來的內外政策會是怎樣的,我們還需觀看他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