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九州縹緲錄》好看不?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飛魅
鏈接:/question/23050803/answer/24868673
來源:知乎
《縹緲錄》是壹套好看的書,但並沒有完全講好壹個故事。
拖延多年出齊的壹套書,其實前重後輕,虎頭蛇尾。越往前,越能看到九州創世者當初的激情,人物面貌栩栩如生;越往後,越能看出作者在商業寫作後的倦怠,人物形象漸漸模糊。
《縹緲錄》的意義在於,畫出了壹個大餅,這個餅叫做“胤末燮初”——換言之,定下了亂世,以及亂世同盟的那些人的名字。但是,仔細想想,讀者們對於黑瞳少年、蠻族世子和金發少女的印象,更多的是來源於《縹緲錄》的前半部分,後面對他們的出彩描寫越來越少。而項空月、龍襄、西門這些其實有著很多故事的人,在《縹緲錄》中並沒有得到著力的刻畫。
所以,談及《縹緲錄》,更多被提及的是南淮太妹的卷曲發梢,是麻木爾杜斯戈裏亞,是“這是我祖宗的血”,是碾過南淮街頭的那壹隊鐵浮屠,等等等等,都是細節。這些細節被包裹在壹個冠以“亂世”之名、“天驅與辰月對決”的龐大背景下,而背景本身卻模糊不可捉摸。這些細節可以打動妳、感動妳、躁動妳,串起來之後卻很難稱之為壹個完整的“好故事”。
《縹緲錄》就是江南對九州這個架空世界所持態度的寫真。壹開始熱血沸騰,寫起來快意恩仇如水銀瀉地,圖的就是壹個閱讀中的“爽”。而漸漸到後來,“講好壹個故事”的念頭漸漸被“完結壹本小說”的念頭壓倒,所以我說它虎頭蛇尾。壹開始的江南想說的是壹群人與心中猛虎搏鬥的故事,後來的江南則更多的想著如何把故事賣給中學女生,初心之變。
這與讀者們實際盼望它的身份(九州系列的扛鼎之作)是有落差的。
當然,在被拖延了那麽多年後,讀者們對它的期盼也基本從“好想看到故事的下壹步發展哦”漸漸變成“坑王妳快點寫完拉倒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