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不容錯過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不容錯過

調查顯示:中國城市3歲以下兒童入托率不到10%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幼有所育”排在民生事業第壹位。“幼有所育”,應該誰來育?怎麽育?這已經成為公眾關註的話題。

11月23日,MoreCare(茂楷)在山東濟南舉行開業盛典暨中國托育行業白皮書發布會,MoreCare與騰訊教育***同發布了中國0~3歲兒童托育服務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托育機構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幼兒教育的政策轉變,同時介紹了部分國家和地區在幼兒托育上的經驗和做法。

釋疑

曾遍布城鄉的托兒所是怎麽消失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托兒所曾經遍布城鄉,特別是在城市中的大型企事業單位中,托兒所成為標配,為家長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後來托兒所幾乎消失了。中國的托兒所是怎麽消失的?

根據白皮書的研究發現,中國0~3歲兒童托育服務經歷了起步、建立到消解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後,廠礦企業中的托兒所是當時針對職工的壹種福利性服務,這是托育服務的起步階段;從1977年到1996年,這壹時期是托育服務體系的確立時期,托兒所從福利性的服務開始向社會化的方向轉變,但是依然以福利性為主;從1997年到2005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剝離托育機構等社會化服務職能,以及中國出生人口的下降等因素,中國的幼兒園數量大幅度下降,托兒所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壹時期托兒所幾乎銷聲匿跡。

調查

中國城市3歲以下兒童入托率不到10%

MoreCare(茂楷)CEO蔣祎淏介紹說,西方部分發達國家這20年來非常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和發展,壹方面把嬰幼兒的早期發展納入政府的公***職能部分,另壹方面出臺政策,頒布法律法規,制定行業標準,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滿足社會的托育需求。

在我國臺灣地區,近年來積極推動公辦托育中心,采用公辦民營的形式,由政府提供場地和資金,通過招標的方式引進社會組織和學校來經營。同時,臺灣地區還積極規範發展民辦及個人托育中心。

目前,在經合組織國家中,3歲以下兒童平均入托率為34%。而中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4.1%,中國城市3歲以下兒童的入托率不到10%。而2016年國家衛計委組織的調查顯示,全職母親中有近1/3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超過3/4的全職母親表示如有人幫助帶孩子將會重新就業。

呼籲

制定標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幼有所育”

白皮書中提出,當前中國0~3歲兒童托育行業總體的特點是:托育機構數量嚴重匱乏,主管和監管部門不明確,相關法規和政策缺少,行業標準缺失,社會力量開辦托育機構困難重重。

蔣祎淏認為,3歲以下兒童的養育模式,經歷了從家庭看護到集體看護為主,再到回歸家庭看護的模式。隨著近年來社會對於托育需求的強烈呼喚,未來專業化、科學化的托育機構將會越來越多,專業養育並教育3歲以下兒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幼年的各種經歷為健康、學習和行為設定的軌跡可能會貫穿壹生。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有利於開發嬰幼兒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促進幼兒較好地適應以後的學習生活,為其終身發展創造良好的開端。”

目前,中國90後已逐漸進入育齡階段,二胎政策也全面開放,中國將迎來新的嬰兒潮。蔣祎淏建議,應當盡快滿足社會對於托育服務的強烈需求,“幼有所育”應當放開門檻,制定行業標準,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托育服務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