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火爆的京城頑主及全國各地小夥伴的邀戰?
從十幾歲就喜歡收藏,也玩了10來年了,回答壹下樓主的問題,順便談壹下圈內人對此事的看法,首先圈內分三種類型的人:首先是行家,其實就是專門做這方面生意的人,這些人有都有各自專門的渠道拿到東西,所以在他們眼裏,這些就是商品,而他們對這些東西的估價就會大大低於市場價,因為他們能壹手拿到東西,或者他們之間串貨價格也都比市場價低很多,就是我們常說的行價,基於這個視頻,普遍行家大多會不屑壹顧,因為隨便哪個開店的,這些東西基本也都有,說白了算不上什麽尖兒貨,其實從這些人秀的東西也能看出端倪,拍來拍去就是文玩的那些東西,但是他們普遍很歡迎有這種視頻出現,首先是炒作了壹下文玩市場,其次是多了和客戶的談資,作為這些行家,手裏都砸了不少東西,所以東西升值好賣了,他們的日子也就好過了。第二類是玩家,就是視頻裏形形色色的那些人,真心喜歡這些東西,有了閑錢都扔這裏去了,其實也是目前收藏市場的主力軍,這些人基本沒什麽辨識能力,也比較喜歡人雲亦雲,當然玩家也分三六九等,但大部分都是虛榮心強烈鬧的,妳弄塊兒牙牌子,我得比妳牛逼,那我就弄個黑的玩,妳今天帶了串涼山的珠子,那我也得弄個保山料跟妳比,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出現了攀比,最終導致價格不斷攀升,當然還有很多幕後的人在炒作,電視臺推波助瀾等等,就不壹壹闡述了。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也躍躍欲試想發視頻秀壹下,但是都被我給勸下來了,這些人對待這些視頻的態度是看的津津有味,喜歡品頭論足,隨時隨地想比拼壹下的節奏。第三類就是藏家,這些人是站在收藏圈裏的頂層,他們更多是玩的文化,強力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材質並不是他們看中的,年份、傳承有序,精品是藏家所追求的,這些人在藏品上的消費屬於比較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想讓他們掏錢不是容易事,但是壹旦他們看上了,是肯花大價錢的。他們手裏的東西是不會輕易示人的,除非是很好的圈內朋友可能互相交流壹下,正所謂收藏家,就是把東西藏起來,自古中國的藏家其實最忌諱的就是咋咋呼呼鬧的滿城風雨,因為他們怕手裏的東西被惦記。我身邊有幾個常年混跡蘇富比、佳士得的大叔,跟他們說這視頻的事,基本上都回答不知道,沒看過,我再三讓他們看看,說說想法,人家看了幾分鐘,然後回復我說看不下去,嘴太臟缺家教。說白了就是道不同,有時候我覺得這些人也挺虛偽的,反正妳讓他評論什麽,他都說好,東西好,真不錯,其實打心裏就是瞧不上,但是人家眼光擺在那,搞收藏不認臉就拿東西說話,跟競技體育壹樣,運動員就拿成績說話,沒辦法的事。最後說說價格問題,其實收藏品就是這樣,沒個準價,東西都需要上手看,材質、工藝、年份、品相造就價格差異很大,所以價格也很難定,而且價格隨著市場的變化,起落也很大。比如核桃,其實說到底就是農作物,年年長,年年有賣的。核農種的多了,產量就大了,價格就下來了。牙角是因為近幾年國家加大了管控的力度,走私的量少了,價格就上去了,但是不鼓勵大家去碰那些東西,畢竟都是殺戮的結果,玩那些犯法,也不知道視頻裏那幾位是不是缺心眼。下面列舉壹下各類視頻內出現的東西:牙、角類:象牙,現在壹般30~40壹克,但是還要看品相,果凍料,芯料價格會更高壹些,皮料就不太值錢。老象牙制品,這裏指民國以前的物件也都是按照古董賣,不會按克賣。舉個例子,之前壹個老哥從拍賣會買了個象牙的望遠鏡,19世紀歐洲造,大概幾萬塊錢。很多歐洲古董餐具也都是象牙的把。順帶說壹下,06年的時候,非洲象牙大概6塊壹克,都沒人要。。。犀角,純黑料滿魚子紋大幾千壹克,白料價格略便宜壹些,犀角價格現在是真的很高,又具有壹定的藥用價值,相對市場上量比較少。06年大概450壹克。鶴頂紅,就是盔犀鳥的頭骨,以前老話說壹紅二黑三黃,指的就是鳥頭犀角和象牙,但是現在盔犀鳥開始養殖了,價格大幅度下降,06年壹個素的沒工藝的鳥頭要幾萬,現在幾千就找到。虎骨,根據部位不同價格也不同,那玩意味道太大,加工過的人都知道,臭的要命,不知道為什麽還有人喜歡玩。虬角,海象牙染色,真東西都是清宮造辦處的,後來據說工藝失傳了,反正市面上讓我看都是新玩意兒,之前看見過壹套佛塵加羽扇,虬角的把,以前宮裏大太監或者皇親國戚的玩意兒,上大拍都是幾百萬的藏品,所以市面上那些粗制濫造號稱老虬角,個人都不太看好,具體價格也就不談了。各種動物牙:普遍價格不算太高,沒什麽太大意思。以上這些都屬於國家禁止買賣的,奉勸大家不要接觸,重申壹下,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蜜蠟、珊瑚、南紅、水晶,翡翠、玉石、珍珠等寶石類藏品,這些東西都是近幾年壹直瘋長的類別,隨著現代開采量的加大,資源逐步枯竭,而且很多都是進口舶來品,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價格升值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個人看法就是市場上東西還是太多,說白了圈子小,東西多,都飽和了,就算資源徹底枯竭了,現有采出來的量其實就挺驚人的了,何況還就中國人喜歡玩這些東西。菩提、核桃、葫蘆,種類太多,講究也太多,尤其菩提,有信仰沒信仰也都整壹串帶著,鳳眼得玩小的,到金剛就得玩大的了,星月得密度高、月正,蓮花菩提得玩矮樁。核桃就是打對兒打的好,個頭得大,各類品種也都有自己的講究。葫蘆也分很多類型,有手撚、有養蟲的蟲具、有範制的匏器,就不細說了。歸根結底就是得少,妳買100斤鳳眼菩提,可能1.0以下的就1斤,所以它就貴唄,物以稀為貴所以這類東西價格就是以這個為標準定價。當然也有壹些例外,比如故宮的金五線菩提,其實這品種很常見,也都這壹個模樣,但是它長故宮裏啊,沾了皇家氣了,所以就貴。海黃、紫檀、沈香等木質品,這類東西怎麽說呢,確實是好,但好在必須得是大料的東西,邊角料算不上收藏品,海黃紫檀的家具,沈香的山子,這些都是高端藏品,小玩意的話說到底就是過幹癮。最後說說核雕,這類東西就材質來說應該是價值最低的,但是因為工藝,使得價值大大提升,包括以上說的那些東西都是這個道理,藝術家通過巧手雕琢,價格就變得虛無了,怎麽定價都合理,關鍵看買家認不認,反正大名頭的、名家的價格就高,但是這裏面也存在很大的水分,名家也需要炒作,所以搞收藏別看名頭兒,看東西,工好就是好,好工藝早晚要升值,不好就是不好,再大的名家也會做出垃圾。亂寫了壹堆,都是個人之見,請勿對號入座,不當之處,還請斧正。最後用壹句收藏圈裏的話作為結尾,傻子買傻子賣還有傻子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