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可以節約成本提高顧客的體驗,無人便利店能取代傳統零售店,和自動售貨機嗎?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無人零售這個新風口全年***吸引總額超40億人民幣投資,風頭賽過***享單車。然而風口來得快,去得更快。秋風過後,只見壹地雞毛。
上海首批落地的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早在2017年9月便因耐不住高溫而關閉。進入2018年後,它又相繼曝出裁員、高管離職以及業績不達標等負面消息。
而另壹家早在創立初期就被視為無人便利行業黑馬的鄰家便利,在2018年7月31日關閉了北京的160余家門店。公司宣布,由於月虧500萬,持續虧損,缺乏造血能力,已基本破產。
曾經被資本看好的無人貨架,眾多品牌更是像多米諾骨牌般倒下。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運營,這是全國無人貨架第壹家倒閉的企業。
此後,猩便利裁去60%的BD人員;5月,七只考拉停止貨架業務;同月,傳果小美融資遭擱淺,工資發不出;6月,傳哈米倒閉;10月,小閃科技申請破產清算……
至此,轟轟烈烈的無人零售模式基本宣布破產。
壹年之內有138家無人零售公司卷入風口。大多數中小型的初創企業壹窩蜂湧入市場,撲通撲通跳下來,最後發現阿裏和騰訊只是試壹水就收手,而自己已泥足深陷,無力跳出。
以阿裏首家無人超市為例,它僅僅是壹家在淘寶造物節上存在了四天的快閃店,時間壹到,便在線下徹底消失。再以騰訊無人店為例,它要麽是開在園區的公司內部店,要麽也是快閃店。
無人便利店之所以在短暫新鮮感過後壹切歸於平淡,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因為無人店只是壹種概念店,並沒有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更無法改變顧客的消費習慣。
而自動售貨機以占地面積小,點位分布靈活,可以滲透到樓道、地鐵站等門店難以進入的空間,穩步在國內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娃哈哈、農夫山泉、統壹、蒙牛、光明等眾多食品飲料企業看到商機紛紛入局。
自動售貨機作為新零售成功的形式之壹,可以拓展銷售渠道,相當於增加了壹個24小時營業的終端網店,減輕企業的場地租金和人力成本。
另外,現在的消費需求和渠道重構,也會為這種業態帶來新的發展機會。自動售貨機作為壹種工具,根本目的在於方便人們生活。這兩年來,雖然新零售的模式百花齊放,但是,只有自動售貨機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因為它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2019年,這壹業態必將迎來更多的入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