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挪威,才知道什麽叫人間值得
本文轉載自九行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 旅遊 平臺
作者:木大
有壹種冬天,我們願意稱之為魔法——永夜,絢麗又神秘的極光,山峰與森林都銀裝素裹……
挪威壹直沈浸在這樣具象的魔法當中。
說起挪威,我們總是熟悉又陌生。
從高檔日料店的三文魚,到家具、日用品的極簡設計靈感,生活中的不少成分都來源於這個國度,可這些細微的磚瓦,又是如何堆砌成世界上最幸福的棲息地、人類的理想國?
披頭士、村上春樹和伍佰,輪番搭建起我們對“挪威森林”的想象,可這些文藝作品呈現的,究竟是真正的挪威,或只是壹個美麗的誤會?
我們的確常常將挪威寫進“此生必去”的旅行列表,卻又每每都困於遙遠的路途、高昂的物價與病毒。
挪威由什麽構成?
什麽是挪威?
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曾在2016年慶祝自己繼位25周年的典禮上,給出完美答案:
挪威是巍峨的群山和深邃的峽灣。
它是山間平原和近海群島,是無數的島嶼和礁石。
它是蔥郁的田野和柔軟的石南灌叢。
洶湧的大海從北面、西面和南面沖擊著挪威的海岸……
對挪威人來說,沒有什麽能比大自然更美。 生活裏最重要的事情,是家中陽臺能望見峽灣,是周末能住進野外的木屋,是冬天滑雪、夏天出海。
對於遊客而言,體驗挪威自然之美的最佳方式,莫過於乘坐輪船,徜徉在峽灣平靜的懷抱裏,看兩側青山映水,不時有冰川瀑布飛流而下,散落在岸邊的木屋與村落,宛若童話世界裏的房子,唯美得不似人間。
當然挪威的峽灣,也不止溫柔的壹面。
2004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將挪威峽灣評為“世界未受破壞的自然美景之首”,並將其比喻成風格各異的交響樂。
“挪威”壹詞,本就有“通往北方之路”的含義。古老冰川的鬼斧神工,讓這裏的海岸線變得支離破碎;溫暖的洋流灌入大地,給挪威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島嶼,也留下了陡峭而蜿蜒的峽灣。
有人說,“峽灣是海洋與山川依依不舍的情書”,挪威人則把自己稱作“峽灣的子孫”。連接著海洋、高原與山丘的峽灣,正是挪威人靈魂與生命力之所在。
它往挪威人的性格中註入了壹些冒險因子——
公元8世紀,維京人的冒險就是從這裏的海灣起程。19世紀末,探險家弗裏德持喬夫·南森乘坐“弗雷姆號”穿越北冰洋,首次證實北極是壹片海。18年後,羅阿爾德·阿蒙森又來到地球另壹端,成為了南極點的首位征服者。
它也往挪威人的性格中增添了與自然密不可分的 情感 ——
蒙克在發出《吶喊》時,其身後正是奧斯陸的蔚藍海灣與絢爛的天色。
易蔔生也在給友人的書信中寫道:“ 只有找到了通往高山和峽灣的道路,您才會領略到這個國家的壯美之處。 ”
“在挪威這樣的國家長大,冬天北極光在藍色和黑色的天空中舞動,整個天空像燃燒起來,照亮了白雪覆蓋的山頂,銀河系繁星閃爍。我坐在靜謐而孤獨的雪山上,那是我接近自然並對它產生興趣的時候,我開始沈思宇宙、星星、自然和人類的神奇。”挪威出生的物理學家弗雷德·卡弗裏也曾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如是說。
當挪威人將自然輕輕擁入懷
在《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壹書中,毒舌英國作者將北歐五國吐槽了個遍,但來到挪威,他也只能感嘆: “挪威人與大自然似乎有著極其強大的紐帶,挪威的自然風光是挪威人狂熱愛國情懷的源頭。”
也正因如此,我們能從格裏格的敘事曲中,聽到挪威民族樂派與鄉土氣息;能從易蔔生筆下,出走的娜拉身上,看見關於獨立與自由的思考;能從蒙克的畫作中,嗅到不安、迷失、孤獨,同時又有頑強、反叛,以及對這世界永葆的好奇心。
也正因如此,在1969年發現石油後,挪威人並沒有濫用這份好運氣,去建造高樓大廈或沈迷於奢華的生活。他們反而利用這筆巨大的財富,成立了養老基金,這筆明智的投資,為國民提供了可持續的保障。
如今,13層的新蒙克博物館在奧斯陸的峽灣建成,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天際線;在繁華地卡爾大街上,易蔔生當年最常光顧地格蘭德咖啡館因為疫情暫時關閉,但易蔔生生前的專屬座位仍在那裏。卑爾根郊外的格裏格故居,依然因為人們對音樂的愛而生機盎然。
如今,我們還沒來得及讓神曲《狐貍叫》從記憶中流走,Alan Walker便帶著他的電音與空靈的女聲席卷了我們的腦海,累積下超過500億的播放量。但妳聽,這些歌的靈感,壹個來自森林,壹個來自海洋。
只能說挪威人太懂如何熱愛自然了。挪威人從家鄉與大自然中獲得的力量與思考,並非只囿於歐洲的壹角。 無論是尤·奈斯博精彩絕倫的文字,還是Flokk兼具可愛外觀與實用功能的家具,它們都意味著“挪威”從時空的禁錮中得以自由,從而更深地走進挪威人心中。
正如在那篇演講的結尾,哈拉爾五世國王還說道:
但首先,挪威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我們跳動的心就是我們的家園,它是不由國家的邊境所決定的。
挪威是妳們,挪威也是我們,此心安處是吾鄉。
跟硬核挪威人學“嘆世界”
“連續6年聯合國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排名第壹。”
“孤獨星球2022年最佳旅行國家之壹。”
和這些響當當的成績相比,挪威人本身則顯得十分低調。
除了“踩著滑雪板出生”這條詭異的都市傳說之外,他們的壹切都顯得格外“普通”。
在這裏,穿舊防風衣、用木質的滑雪板的,可能身家過億。周末忙著幹農活、刷墻搬磚的,工作日裏也極可能是高級白領。
當法國人為舌尖壹抹魚子醬欲仙欲死時,挪威人可能正在釣魚;當英國人企圖制定喝茶標準時,挪威人可能還在釣魚;當意大利人手舞足蹈地聊天時,挪威人可能在孤獨地釣魚。
但當妳以為挪威人喜愛徒步、登山、釣魚,像極了 養生 老人時,他們的電音與黑金屬又能讓妳領悟到所謂社恐的北歐人到底有多躁。
城市或許不是越大越好。小的另壹面是便捷和舒心,25分鐘,足以從機場抵達這座城市最中心。 摒棄虛榮浮誇,回歸實用簡潔,不為生活所累,才能享受生活之美。
奢侈品或許無法真正地提升幸福感。當物質欲望降低,自然會有更多空間留給心靈,不舍得壹些消費,所以才能把錢花在旅行上犒勞自己。
過分的熱情,噓寒問暖,或許不是真正的友好。保持彬彬有禮的社交距離,但保持真誠,妳才能更懂得和自己獨處。
和丹麥人追求的“hygge”生活方式壹樣,挪威人也有“Koselig”壹詞來形容自己的舒適壹刻。
但挪威人Koselig顯然比妳想象中的要硬核許多——
它可以是那些夜晚過於漫長的季節裏,咖啡館為戶外座位額外提供了毛毯,商店在門前點燃了蠟燭。也可以是累了,在為登山者提供的小木屋裏,白天分食壹個面包,晚上***飲壹瓶酒。
Koselig似乎總背負著壹個不太舒適的前提,可挪威所處的自然環境不正如此嗎?雖是極美,但也極寒,還有極晝和極夜,而挪威人的生存哲學正是, 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越要保持內心的坦然與平靜。
用加繆的話來說,Koselig也可以是“在隆冬,我終於知道了在我內心裏有壹個不可戰勝的夏天”。真正見識過大自然的風浪,挪威人便也更能平靜地走進那些全球化、數字化的浪潮。
- Dream Now Visit L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