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後感 2000字左右
壹
11月8日,由系裏組織我們學生黨員前往中國軍事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展覽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解說員熱情認真的講解,大量歷史圖片與實物,生動地再現了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省。以“復興之路”為題,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關鍵。
通過參觀學習,我進壹步認識到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即解說員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蕩,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則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中國***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且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不是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在堅持中發展、於實踐中創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誕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才有了改革開放之舉措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之路。
作為壹名學生黨員,我相信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的復興!
(城市科學系04級涉外物業管理專業 俞 爽)
二
10月18日,我走進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大型主題展覽《復興之路》。展廳裏陳列的景觀、翔實的史料、文物實物和圖片,為世人展示了壹幅民族復興之畫卷,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
我在參觀中了解到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陜北延安,是中國***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裏運籌帷幄,我們為新時期***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而感到驕傲。十幾本厚厚的留言本,記滿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學生、解放軍官兵、港澳同胞熱情洋溢的留言。
展覽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壹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展覽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我們作為新壹代青少年,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的,所以盡管現在我們還不能為祖國續寫光輝篇章,能做的是努力學習為將來做準備。我堅信,祖國的未來將更加繁榮昌盛,更加現代化並且成為壹個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
2、
“為了壹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壹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壹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醜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壹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壹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余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壹個裏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壹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壹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壹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蕩,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制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壹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沈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壹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陜北延安,是中國***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裏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壹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壹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壹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壹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鬥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壹齊哀悼,壹齊歡呼,壹齊奮鬥,壹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麽,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