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9代言人王源
雷軍在小米9發布會前的壹條微博壹度讓外界對小米9的價格預期達到了4000元,而最終的價格還是定在了2999元,只比上壹代漲價300元。雷軍也連忙向現場觀眾和媒體解釋,小米不會放棄性價比,只是不再追求極致性價比,並將其交給了紅米。
但小米手機漲價已經成為雷軍不得不做的選擇。
從產品層面來說,做好壹款旗艦機需要相應的研發投入和成本;從公司層面來說,小米上市後也需要提升利潤修飾財報;而從市場競爭來看,在華為、OV都在爭奪高端市場的背景下,小米不進則退。
糾結與試錯
1999元的價格,讓小米在成立初期以高性價比為賣點迅速打開了市場,也為小米在2014年登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壹的寶座貢獻良多。但在新的市場形勢下,這個定價模式反而成了小米的束縛。
雷軍坦言小米手機面臨的挑戰,手機越來越復雜以後,對研發資源的占用和要求越來越高,比如AI技術、相機拍照等。如果這些研發成本受到限制,必然會影響手機的創新。
比如采用背部指紋成本只要20元,而屏幕指紋成本至少增加150元甚至兩三百元。此次小米9的DXO拍照評分位居第三,小米相機工程師也向雷軍建言,如果能再漲價壹兩百元,小米9的相機DXO分數壹定能超過友商。
但對於漲價,雷軍是糾結的。
再定原來的價格絕對不行,意識到問題的雷軍曾和高管商量好將價格定到3299元,但這壹度讓他幾天睡不好覺,最終還是說服高管們,將價格定到了2999元。
如果小米定價提升,會被米粉說小米變了,雷軍變了。雷軍說。此前他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在幾乎所有的人都勸我把小米產品賣得貴壹些的時候,我感到孤獨,因為他們不了解我的夢想和追求。他甚至在小米上市前夕推動董事會通過了壹項小米硬件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決議。
小米此前並不是沒有進行過高端化的嘗試。
第壹次是2015年1月推出的小米Note系列,當時小米的旗艦產品價格還嚴格處於1999元的水平,而小米Note標準版售價則提升至2299元,頂配版更是達到了2999元。但小米Note系列並未讓小米走向高端打開局面,目前只更新到第三代,已經淪為普通的中端系列。
第二次是2016年10月推出的MIX系列,標準版售價3499元,尊享版為3999元,這也讓小米的定價區間達到新的高度。同時該系列依靠全面屏設計為小米品牌和形象加分不少,並開啟了國產手機廠商探索全面屏解決方案的序幕。
而從小米8開始的透明探索版則可以視為第三次嘗試,該版本的價格也上探至3000-4000元的價格區間。
雷軍在發布會上稱,小米9可能是小米最後壹個低於3000元的旗艦。可以預見,未來的小米MIX系列和數字系列的透明探索版也會水漲船高。
外喜內憂
小米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遭遇銷量下滑的困境,至2017年開始逐步復蘇。但2018年,小米雖然在全球整體智能手機市場中的銷量保持增長,卻在中國市場再次遭遇了下滑。
IDC數據顯示,2018年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為1.226億臺,年同比增長33.2%,排名全球第四位;但在中國市場,小米的出貨量為5200萬臺,同比下滑5.6%。在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中國出貨量下滑幅度更是達到了34.9%。
很顯然,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小米手機的增長動力,這也體現在小米的財報數據中。
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國際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12.7%至22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43.9%,實現了海外業務占比的新高。雷軍表示,預計國際市場的收入很快會超過中國。
他還介紹,小米在印度已經做到第壹,印尼也排到了第二,白俄羅斯實現了第壹,在歐洲也迅速增長排到第四。整體而言,進入的80多個國家中,在超過30個國家進入了當地市場前五位。他也表示,小米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壹定要拿下歐洲。他也坦承,小米在拉美、中東、非洲還沒有做得很好,未來還有著巨大的空間。
至於國內市場,小米2018年大力推進小米之家線下零售體系,本該體現為銷量數字的增長,卻又為何出現大幅下滑?
雷軍透露了壹個關鍵信息,他稱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產品的銷量已經在中國區占絕大多數,而不是紅米。實際上,梳理去年兩個品牌的產品發布節奏也可以發現,紅米在整個2018年只發布了4款產品,並且都集中在上半年,整個下半年完全沒有紅米新品發布。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IDC數據顯示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銷量出現如此大幅的下滑。
這也是小米在主動調整自身產品結構的結果。
小米2018年第壹季度財報顯示,小米各價格區域手機的銷售情況中,銷量最高的為入門機(799元以下),實現了1106.9萬部的銷量。當時被媒體調侃為沒有紅米就沒有小米;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平均單價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每部863.8元提高至952.3元,同比增長超過25%;到了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總體的平均單價提升至1060.6元,在大陸的平均售價較去年同比增長16%。而這背後,主要就是小米8系列和小米MIX3這兩個中高端機型的貢獻。
變革打翻身仗?
對小米品牌和產品的重視讓小米手機的總體平均單價得以提升,但也給中國區帶來了銷量下滑的副作用。
2018年初,雷軍還曾在內部信中公布小米的新目標: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壹。如今時間過去壹年,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排名不升反降,2018年第四季度已經處於第五位。這意味著2019年的壓力無疑更大。
2018年底和2019年初,小米已經開啟在國內市場的變革。
首先是2018年12月的架構調整,小米將銷售與服務部改組為中國區,任命高級副總裁王川兼任中國區總裁,小米在內部郵件中稱是為加強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王川在采訪中表示,2019年小米在渠道上會在守住電商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加大線下和新零售上的投入。同時會在店面布置、產品體驗上進行創新,比如為了體現暗光拍攝好,會設計壹個暗室場景讓用戶體驗。雷軍也評價稱,我覺得川總領導中國區兩個月時間,已經看到了中國區巨大的變化。他不是做簡單的銷售,尤其是對小米系列的手機,我們去年在推動中國區的產品轉型。
其次是2019年1月將紅米品牌獨立拆分,並引入前金立總裁盧偉冰掌舵紅米。紅米品牌和小米品牌拆分後,紅米品牌則承擔了追求極致性價比的使命,小米品牌就更能放開手腳追求創新和極致。既能探索高端化,又有了銷量保證。同時,紅米品牌獨立後也在國內市場走向正軌,日前小米方面剛剛對外高調宣布紅米品牌獨立後的首款產品紅米Note7,上市首月中國銷量突破100萬臺。
而更早之前,小米還開啟了多品牌戰略。除了遊戲手機黑鯊、海外中高端品牌POCO、紅米和小米之外,又將美圖手機品牌收入囊中。這五個手機品牌也讓小米實現低中高價位段,以及遊戲、女性等細分市場的全覆蓋。
這壹系列變革能否讓中國區銷量再次提振,最終實現雷軍重回第壹的目標,即將在小米2019年的中國市場表現中得到答案。
新浪手機評測:小米9這次真的很能打
米酒發布前,雷軍在微博上放出了不少官方渲染圖,可謂是官方把產品曝光了個底朝天。到今天發布,對多數人來說其實驚喜感已經少了大半。但驚喜感屬於發布會,產品好壞可能與這些無關。
各種角度下不同顏色的米9
在2019年手機行業競爭更激烈的大環境下,如何評價小米2019年品牌溢價首戰的作品,首發驍龍855能不能打,世上最好看的小米手機顏值究竟如何,是我們這篇評測的重點。
顏值,小米工藝上最考究的手機
在米9發布以前,官方給出過最好看的小米這種說法,背面渲染圖看起來也是帶著炫酷和時尚氣息;配合王源代言海報,給人壹種錯覺拿著它,妳就是整條街最靚的仔。
側面的弧度美感
真機拿到手,感覺變得更具體:小米9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輕、並且薄。
官方數據:整機重173克,邊框最薄處3.5毫米,可以說很有當年刀鋒美感,側面相當有線條美感。而和視覺不壹樣,整機握在手裏又相當圓潤,這就要提工藝了。
雖然此前不少機身都標稱曲面設計,但具體彎曲情況又不太壹致。小米9這次背面采用全曲面設計,號稱背面找不到任何壹個平面角度,到手之處完全貼合手掌。對於玻璃上的彎曲處理壹直是廠商技術挑戰的壹部分,在小米9身上又進了壹步。
每壹處都是曲面
配色,是小米認為顏值能打的另壹層面。在曲面玻璃上小米完成三層(理論技術上,實際上色次數會更多)噴塗。先是納米全息紋(類似鏡面銀塗層),然後是基色塗層(藍或紫),最後是真空鍍膜。
在我們看來,能產生多種鏡面顏色的納米全息紋更能體現工藝難點。小米在手機背部區域內雕琢了1.7億條納米光柵,配合光學增亮鍍膜,讓背面在不同光線、角度下呈現不同顏色,和我們常見的防偽標識差不多。
原理和身份證的防偽是壹樣的
同樣納米全息紋處理的還有鏡頭環形閃光燈,連帶覆蓋三個鏡頭的整塊藍寶石玻璃,工藝和用料都很有誠意。
藍寶石玻璃因為鏡頭面積也大了不少
但好用料和好設計不能完全劃等號。
小米9整機按鍵偏松塌(並不確定量產版是否如此)、通透的鏡面處理使指紋殘留更明顯,都是小問題。過早曝光拉高了產品預期,現在也轉換成落差感。我們能說米9很漂亮,也可以說是工藝最極致的小米手機,但最終顏值只能算八分。避免驕傲,也確實有成長空間。
翻過來看正面。由於去年手機廠商在顏值上很激進,所以今年上半年各家產品的成長空間都不大,尤其是年初這個時間點。
小米給出了目前綜合體驗比較好的幾處小改進,正面使用了壹塊6.39英寸AMOLED的水滴屏,屏幕比例為19.5:9。采用新COF工藝封裝讓下巴寬度收窄到3.6毫米,雷軍稱這是3999元之內手機的最窄下巴。
下巴確實比不少同造型手機小
在屏幕指紋方面,米9使用第五代屏幕指紋技術,核心是類似微距相機的屏下感應原件:其單個像素達5m,能夠有效地抑制強光、幹手、低溫場景的影響,使得解鎖速度增快了25%,同時還支持低亮度解鎖,通過系統設置,也可以開啟指紋快捷操作等。
屏幕下藏了顆完整鏡頭,因此處理識別自然體驗更好。
具體點說,米9錄制壹個指紋平均需要按壓20次,是普遍行業水準。但在按壓力度方面,米9幾乎不需要用多大力度就可以解鎖,只要輕輕放上去就能夠進入系統,成功率也比壹般屏下指紋高。
另外,相比目前幾款常見屏幕指紋手機,這次米9屏幕指紋解鎖速度確實提高了不少。口碑比較好的壹加6T指紋解鎖速度比米9略慢半拍;而與最早引入屏下指紋,並且目前體驗最佳的vivo NEX雙屏版相比,米9表現相當。
驍龍855表現亮眼但仍有潛力
小米手機從3代開始,自後數年都是高通每年驍龍800芯片首發產品,這段歷史幫米字頭手機在HTC和三星的圍剿中突出重圍,也奠定了人們對高通移動芯片中的英特爾的認知。
以至幾年後,其他廠商也紛紛來搶驍龍芯片首發的皇冠。這即是壹款旗艦產品的性能基礎,又成了壹家廠商實力的體現。前幾天在微博上,雷軍就宣布了米9會搭載驍龍855,同時也談了幾句為什麽首發不容易。通俗點講:手機芯片跟電腦芯片並不壹樣,不是買回來按在主板上就可以,而是需要廠商投入人力財力跟高通壹起研發,這是當第壹的代價。
高通和小米有著不錯的革命友誼
回到產品本身,米9搭載驍龍855是猜得到的答案,另外壹個能猜到的,是性能的提升,雷軍微博公布的壹張圖用曲線表達了這點,從驍龍810開始,芯片計算力的提升相對平緩,而驍龍835到845這根線再次陡峭起來。
此前雷軍在微博曬得圖
這歸功於Kryo 485架構,八核心設計(1超級核心+3大核+4小核),CPU主頻分別是2.84GHz、2.42GHz和1.8GHz,對比835的Kryo 385架構(4大核+4小核),驍龍855相比性能提升了45%。另外還又集成其中的Adreno 640 GPU,性能相比上壹代提升了20%。
驍龍855的核心架構
以上是這堆字對壹般用戶可能難以理解,我們來張跑分圖簡單解釋下:
關於性能表現
20攝氏度室溫下,37萬分是目前安卓手機裏的最高峰,而且我們這款評測機器只是米9系列的中配版本(8+128GB)。
當然,都9102年了,不會再有處理器只做傻跑分了,這屆驍龍855內置了壹顆名叫Hexagon 690處理器,Hexagon實際是驍龍旗艦芯片的常規標配,以前是語音和音頻擴大,之後作用越來越多,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攝像頭和傳感器信號處理都有它的影子。
這代內含壹個全新設計的Hexagon張量加速器和4個Hexagon向量擴展內核,這使它擁有前代旗艦產品向量擴展核心2倍的性能,新任務是AI運算。Hexagon 690還增加了四線程標量內核,擁有相較於上壹代1.2倍的標量運算性能。
驍龍仍舊沒有NPU(神經網絡處理器),這點跟蘋果A系和華為麒麟芯片不壹樣,高通壹直強調的是AI引擎,CPU、GPU、DSP合力作用。實際上Hexagon 690的張量加速器可以理解成NPU,18年12月的夏威夷發布會上,曾有媒體問到,是否可以把張量加速器看作壹個NPU。高通的發言人當時笑著說,如果這樣叫可以在賣出去更多芯片,妳也可以這樣叫
至於實際應用,AI部分在這篇評測裏仍然得不到太多體現。即便安兔兔也出了跑分軟件並且可以給它跑個18萬多分,但機器學習的意義就在於隨著不同的人使用,產生不同的優化結果。打個比喻,內核增多只可以說明它身體素質好,但能不能成為運動員,看後天訓練。非要找個具體體現,小米主打Mi Turbo和Game Turbo(分別指系統18個月長期使用優化和遊戲優化)都有AI的出現,它學習大部分用戶以及個人用戶使用習慣、軟件自身調用規律,讓硬件調動更聰明。
具體到遊戲部分,自然不能繞過王者榮耀與吃雞類遊戲。
先說《王者榮耀》,開啟高幀率多線程模式後,畫面幀率維持在60幀左右,團戰時會掉到59幀,部分場景突破60幀,達到了61幀。在開啟練習模式之後,連續釋放大招,小米9的幀率能維持在59幀左右,20分鐘的遊戲之後,手機發熱量不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Game Turbo實時顯示效果
其次是《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小米9在這款遊戲中的畫面質量可以達到HDR高清,幀數設置可以達到超高,整體的幀率表現尚可。在跳傘的時候,地面畫面加載比較快,只是在視角轉換的時候,會遇到掉幀現象,在人多的環境中也會有點卡頓,不過不影響遊戲的正常進行。在連續釋放三顆煙霧彈時稍有卡頓現象,壹局結束手機發熱量比《王者榮耀》稍大。
僅從幀率穩定和畫面卡頓情況看,米9穩定程度明顯超過去年壹眾驍龍845遊戲手機。其余功能上,GameTurbo表現也不僅限於畫面流暢性,功能部分它可以調整屏幕觸控參數,比如滑動和點擊的靈敏度,為遊戲類玩家制造更好的操控體驗。
雖然沒有冠以遊戲手機之名,但855加持讓其天生在這壹環節領先壹步。
無線充電終於登堂入室
在以前,睡前充電是無線快充的主要場景,它充電慢、發熱大,但剛好解放了睡前插線那幾秒鐘的繁瑣。這句話不僅針對小米,而是所有智能機的現狀。
充電設備全家福套裝
米9顛覆了這壹概念,從數量看小米壹口氣準備了:高速無線座充、高速無線車充, 甚至還有無線充移動電源,不僅覆蓋了充電的多個場景,更重要是充電效率明顯升級。官方稱20瓦無線充能在壹個半小時裏給米9充滿電(機身電量3300毫安時),評測結果也與其吻合,效率已經比不少有線快充都更好。
實測在機身電量37%情況下,米9的20瓦無線快充充電口輸出端為15V-1.5A,輸出功率22.5W(考慮傳輸過程損耗,最終手機端肯定會低於這個值),而在15分鐘後,這壹數值穩定在14.5V-1.4A,輸出功率22.98V,基本與初始狀態持平。十分鐘充電量14%,機身不熱。
實測電流電壓數據
鑒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沒有做更長時間的電量監控,但已有數據基本和官方結論近似。小米利用多層納米晶體結構,外加多股繞線技術以及電荷泵兩級降壓來達到降低感應電流和穩定提升電壓。
另外為保持長期電功率穩定,小米還給充電器增加了主動散熱風扇,所以尺寸上新無線充厚壹些。充電十分鐘以後,妳貼近它30厘米左右,能聽到輕微風扇聲,但不足以影響日常體驗。
關於另外壹款高速無線車充,我們準備了另外壹篇文章,可以點這跳轉觀看。
拍照:足以洗白品牌的優秀表現
我還記得最初拿著小米MIX壹代那種顏值逆天但拍照舉步維艱的糾結感。好在去年小米MIX 3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而這次評測以後,米9終於是可以給小米的拍照洗白了。
鏡頭素質絕對夠硬
小米9後置相機采用索尼4800萬超廣角微距AI三攝組合。其中,主攝采用4800萬索尼IMX586旗艦傳感器,擁有1/2英寸大底,支持四合壹1.6m大像素;副鏡頭則包括1200萬長焦人像鏡頭,以及新增的1600萬120度超廣角鏡頭,可支持4厘米超近距離拍攝。還有多年旗艦沒再提的相位+激光混合對焦系統,除了對焦更快,夜間還肩負調整測光白平衡的作用。
具體到樣張的部分,以iPhone XS為基準,選擇室內弱光、高對比度、微距、夜景四組場景做比對。
左為iPhone XS拍攝 右為米9拍攝
首先是室內弱光,兩者在弱光除對線條的表現力以及明度噪點控制處於同壹水準,在高光部分蘋果炫光抑制略勝半分。
在高對比度樣張中小米勝出較多,在暗光細節保留、高光色彩過渡、以及整體銳度上都有著直觀優勢。不過這組對比樣張看米9偏色略微明顯。
上為iPhone XS拍攝 下為米9
微距環節兩家在算法的關註點不同,畢竟對於手機而言微距靠AI是種物理客觀事實。其中4厘米微距讓小米構圖的主體更突出,對焦內邊緣的虛化更為準確。而蘋果在焦外虛化部分光斑明顯更漂亮。整體來講iPhone XS的表現力略勝壹籌。
上為米9拍攝 下為iPhone XS拍攝
鑒於如今手機普遍都擁有手持夜景模式和普通模式,夜拍也是手機壹貫難點,所以夜拍部分需要多費點篇幅。
首先是普通拍照模式,兩者在噪點控制、測光與色溫、整體曝光上表現了高度壹致。就算現在把兩者混放,單純從以上幾個層面二者完全難以區分。
唯壹的區分在於高光抑制情況(就是最亮的那盞燈會不會過曝)。
米9雖然整體曝光以及大部分霓虹燈亮度均和蘋果保持相同,但畫面最高亮的壹兩點,會有比較明顯的炫光和過曝。
從左到右依次為米9開啟手持夜景
米9未開啟手持夜景、iPhone XS拍攝
到超級夜景狀態下,米9的手持時間在兩秒上下,冬天室外用不會覺得太為難雙手。對比iPhone XS無論高光細節還是暗部細節都有明顯提升,這也是目前蘋果在夜拍的短板。
另外米9手持夜拍同樣會有算法的痕跡--畫面輕微油畫感,但對於高速物體移動的拖影處理不錯,能比較好的削減人物殘影。
手持狀態下大樓邊緣有輕微油畫感 人物走動拖影不明顯
此外小米還準備了能兼顧周邊背景的智能瘦身自拍;利用AI調整參數,用長焦鏡頭放大來達到與20倍變焦的拍月亮模式;以及跟隨運動主體類似雲臺體驗的視頻跟拍等功能。不過鑒於評測機固件更新問題,這些功能目前還未能體驗到。
更多米9樣張壹覽
更多米9樣張壹覽
更多米9樣張壹覽
總之,如果想買壹款拍照不錯的旗艦機,小米從去年的MIX3開始就已經能躋身於妳的購物清單;如今米9穩定提升,終於到了手機拍照的高手層面。
壹些比較能打的小細節
壹、深色系統
AMOLED由於自身發光特性在黑色下更省電,也因此深色系統在A屏普及以後註定會成為必備品,實測黑色不光是省電,在夜晚視覺效果會更舒服。至於實際功耗會省多少,其實是個比較難掌控的問題,畢竟用戶停留在應用裏的時間會更長,這與單純的系統配色關聯不大。
二、全新音頻系統
米9由於采用SLS超線性單元揚聲器以及高電壓Smart PA功放,所以號稱迄今為止外放效果最好的小米手機。這壹功能此前評測裏面關註不多,但那天偶爾喚醒家裏的小AI同學時,手機的音質和聲音大小竟然沒比mini音箱差多少,印象就很深刻了。而在日常看電影和玩遊戲中,這種優勢也有體現,米9聲音表現會更立體。
評測總結
拍照、性能、充放電、遊戲,從以上幾個角度看,米9自然能當得能打這個稱謂。再算上更好的揚聲器系統、目前最好的NFC讀寫卡擴展功能、MIUI的AI語音、雙頻GPS加成,米9,完全稱得上是壹款全面能打的旗艦手機。官方宣稱這款手機上包括了大小118項改進,為的也是把小米從原來的性價比旗艦,變成全能旗艦。
至於顏值這個開放性話題,這款手機足夠有工藝上的誠意,但冠之以最好看的小米手機,我覺得下壹代仍舊有不少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