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在甘肅省慶陽市人們常常把什麽掛在門庭或送給親友

在甘肅省慶陽市人們常常把什麽掛在門庭或送給親友

在甘肅省慶陽市人們常常把香包掛在門庭或送給親友。

壹、慶陽香包簡介

慶陽香包是具有悠久歷史淵源的刺繡珍品,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精湛嫻熟的刺繡工藝、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七彩絲線手工精制而成。千姿百態的慶陽香包表達著人們的圖騰崇拜、趨吉避邪、祈求福壽平安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二、香包文化習俗

香包是古時端午節人們必戴的裝飾品,亦稱香球、佩偉、香囊等,它或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布縫制,內裝雄黃、艾葉、薰草等香料。佩戴在服飾上不僅美觀,其香氣亦有防病強身、清爽神誌之功效。

三、慶陽香包表現手法

慶陽香包刺繡手法多變,不講透視,不求比例;不講形象,只求神似;誇張變形,突出頭身。各種動物香包,或大頭小身、有頭無尾,或有頭無足、有頭有身無腿,或身長蹄短,以爪代腿等。

傳承意義原因和傳承人:

壹、傳承意義

綜觀慶陽香包,傳統色彩濃重,工藝精湛,立體感強,動靜互補,民俗意識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民間藝術瑰寶。作為端午節的民間傳統飾物,慶陽香包寄托著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訴求,滲透著"祈福避邪"的象征意義。

二、傳承原因

慶陽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遠的歷史,主要因為慶陽有著濃郁的農耕文化習俗。農耕文化壹個最顯著的特點是男耕女織。在生產力較為發展的前提下,女人們除完成織布縫衣外,還做壹些工藝品、禮品用來點綴生活,聯絡感情。

三、傳承人

慶陽香包是壹門傳統工藝,主要的傳承人有李秀娥、賀梅英等。目前慶陽香包繡制面臨著手工產品被現代復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繡工藝漸已失傳,具備民俗文化知識的極少數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後繼乏人,亟待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