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的特產是兩頭烏麽
金華火腿
形似琵琶,皮薄骨細,肉色紅潤,香氣濃郁,味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絕”馳名中外。曾在國內外物產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據陳藏器《草本拾遺》記載,唐開元前金華已產火腿。明代 成為金華主要特產,並列為貢品。清代始遠銷海外。金華火腿產地遍及市屬名縣市。由於制作方法和用料不同,有許多不同品種,其中原產東陽上蔣村的金華蔣腿和原產浦江石宅鄉曹源壹帶山區的竹 葉薰腿為其珍品。
金華佛手
雅稱金佛手。金華栽培佛手始於明末清初,由羅店西吳村吳必綱(1592-1722年)自吳閶(今蘇州)引進種植。金華羅店壹帶自然環境、水質、土壤頗適宜佛手生長。《光緒?金華縣誌》記載:“佛手柑, 邑西吳羅店等望而卻步為仙洞水所經,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長至尺余者,色香亦大勝閩產”。金華佛手是色香俱佳的盆景珍品,又是壹味名貴的中藥材。
金華山茶花
金華北山等地有野生山茶花。據金華羅店後溪河村《何氏宗譜》記載,人工栽培山茶花始於南宋(1127-1279年),多栽於庭院,供觀賞。本世紀70年代末發展成為商品生產。金華山茶花品種有200多種, 80年代從國外引進“荷蘭黃、美國大紅”等新品種,“花佛鼎“是金華山茶花中的佼佼者,其花瓣卷曲呈半球狀,色澤鮮艷奪目,深紅中鑲有白塊,花大7-8厘米,朵花期長達半月之久。屬國內名貴品種。1986年10月,市壹屆人大作次會議決定命名山茶花為金華市花。
東陽木雕
是中國四大木雕之壹。唐乾符年間(847-879年)已有馮家樓府第建築裝飾木雕。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始建的東陽南寺塔遺址中出土的木雕佛像,已具多層次、鏤空雕的雕刻技藝。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有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彩木鑲嵌雕等10多種,以多層次高浮雕見長。佳作叠出。明代建築盧宅“肅雍堂”,前後廳堂2200余楹,雕梁畫棟、禽獸花卉、神態逼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樓水明主持,為新加坡37層建築董宮酒家雕刻的24幅大型條屏,每幅高12米,寬1.2米,總重量30余噸,雕有嫦娥奔月、鄭和下西洋等24個題材近千個人物、配景。1984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陸光正創作的插屏“百美圖”,高2.5米,寬3米,刻有古代仕女、,巾幗英雄147個,在香港展出後,被譽為“木雕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