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對朝鮮半島古代詩歌的影響
中國文化對朝鮮半島古代詩歌的影響如下
1、許蘭雪軒的遊仙詩也是漢文化圈對朝鮮半島影響的結果,可看做中國遊仙文化對朝鮮半島影響的投射。
2、遊仙詩於漢魏六朝定型,而唐代則為中國遊仙詩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時期,也是遊仙詩發展完備的時期。唐代遊仙詩承襲了漢魏遊仙詩的類型、結構,並在思想、內容、精神、體裁上進行了發展,奠定了遊仙詩的典型特征。
3、唐代以後,遊仙詩大多承襲唐音,創新之處甚少,因而唐代遊仙詩也成為中國遊仙詩的典型代表。文學與文化向來交織在壹起,許蘭雪軒為宗唐詩人,從其遊仙詩意象、典故以及對唐代遊仙詩的繼承之處,便可壹覽其詩歌裏的中國遊仙文化元素。
壹、至誠至孝仁愛之心折射出儒家思想
1、《沈清傳》從開頭起便奠定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基調,小說開頭介紹沈學奎祖上世代都是高官顯貴,但是到了沈學奎出世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沈學奎決心重振家業,於是他發奮苦讀,想通過科舉金榜題名,走仕途做高官的道路。由此看出,儒家文化中“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當時的朝鮮已經深入人心。
2、朝鮮民族是壹個極為講究孝道的民族,不管是從古代到現代,都始終奉行對於長者的孝道。在《沈清傳》中,有這樣壹段序言:“如果要問為人之道最重要的是什麽,應該就是孝和誠。”
3、《沈清傳》以朝鮮民族傳統的孝道為主題,成為朝鮮三大古典文學作品之壹被廣泛流傳,更是說明了這壹點。儒家認為“孝”是諸德之本,教化之源,孝道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孝道作為儒家文化的基石,浸透在朝鮮社會的方方面面。
4、正如《大韓民國》壹書中所說“儒教的倫理規範,則根深蒂固地深入韓國人的靈魂,使韓國人比中國更篤信儒教。”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最真實的反映,小說《沈清傳》中的主人公沈清犧牲性命換取父親眼睛復明,儒家的孝道思想在沈清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5、《沈清傳》中還體現了儒家的“仁愛”思想。沈學奎晚年得女,家中貧困,寧願去要百家飯養活沈清也不曾將她遺棄;沈清對盲父也是孝順有加,寧願犧牲生命也要讓父親重見光明。在沈學奎向鄰居求奶餵沈清的時候,同樣貧寒的左鄰右舍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這些描寫均是儒家愛親人、愛他人、愛萬物的仁愛思想的具體反映。
二、因果報應與求神應驗蘊含釋家思想
1、小說《沈清傳》中,除了反映韓國傳統孝道思想與儒家文化之外,還明顯體現出了佛教文化的影響。沈清的盲父沈學奎在村口小河邊落水與寺院化緣僧遭遇,這壹段佛緣故事改變了沈清和她父親命運,引發出捐米賣身、葬身大海報恩等故事情節。佛教認為,宇宙萬物都貫穿著因果規律,因果報應說是佛教理論的壹部分。
2、《沈清傳》“苦盡甘來”的情節表達的就是佛教'因果報應"的思想,沈清對盲父獻出生命的“孝”是因,沈清投身大海的孝感動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讓她重返人間,成為皇後則是果,這也體現佛家的善有善報的思想。
3、佛教“惡有惡報”思想在病德娘和黃瞎子身上得到驗證。航海家為沈學奎留下二百石糧食、三百兩白銀和足夠的衣料交給鄉親們保管。
4、鄉親們遵守與航海家的約定,照顧沈學奎。病德娘貪戀沈學奎的家產和他壹起過日子,沒過多久,病德娘把沈學奎的家產敗壞完了,又貪戀黃瞎子寬裕的家境,和黃瞎子私通跑了,這些情節是因。後來皇上下旨,將黃瞎子和病德娘捉拿歸案進行懲罰,這些情節是果。作者對黃瞎子和病德娘因果情節的描寫,反映了佛家惡有惡報的思想。
三、龍宮仙境的情節設置和場景描寫滲透出道家思想
1、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以道家學說為主幹,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道教十分推崇玉皇大帝、龍王等神靈,認為蕓蕓眾生的生死禍福皆有眾神司掌,道教的這些思想對《沈清傳》也有明顯的影響。高麗王朝的太祖王建在《訓要十條》中指出:“燃燈所以事佛,八關所以事天靈及五嶽名山大川龍神也。”
2、道教信仰天地、山川、龍神等。由於道教把龍比作為元神,因而民間衍化出諸多玉皇大帝、龍王、龍宮的故事。《沈清傳》大量文字寫龍宮中神仙及仙境,寫對道教神仙的信仰,都是用以表達人們對美好願望追求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