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堂在什麽地方
萬佛堂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
萬佛堂又稱為“萬佛龍泉寶殿”,原名是“龍泉寺”。該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最初建立是在唐代。萬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發育在奧陶紀石灰巖地區的巨大溶洞,原名“水簾洞”,因唐宣宗年間有壹位比丘號溪的老人在此創建萬佛堂,遂改稱“萬佛堂孔水洞”。洞內有泉,水勢洶湧。
萬佛堂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雙手合十,或獻花奉寶,形態不壹。其中西南壁伎樂天浮雕最為精美,天人持各種樂器作彈奏狀,肌肉豐滿,形態自如,是唐代雕刻藝術的傑作。
萬佛堂建築風格
華塔建在萬佛堂西北側山崖上。塔的平面為八角形,單層磚構,由塔基、塔身、塔頂三個部分組成。塔基是典型的遼塔形制,即由須彌座及仿木構的平座組成。八角形塔身的四個正面砌出券門,南門可入塔心室。其餘三面是假門,塔外壁有浮雕菩薩、力士像。
塔身四個斜面上砌出直欞窗。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壹層,平坐以上即為華美的大塔剎,塔剎外形如壹根竹筍,輪廓是弧線狀,其表面用磚砌成八層相疊的龕室,最下壹層仿城墻,並具有城門和城樓。
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萬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