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段時間發生恐怖襲擊的原因是什麽
法國超過美國
成了恐襲首選目標
近期,歐盟正遭遇著自“9·11事件”以來最具有威脅的恐怖主義襲擊威脅,其中法國面臨的威脅更為嚴重。“作為恐怖主義分子襲擊的首要目標,美國可以休息壹下了,現在法國才在那個位置。”壹位法國高級安全官員曾在2013年對《時代》周刊記者說。
近年來,法國不斷在馬裏、利比亞等非洲國家和地區展開軍事行動,這些行為刺激了極端組織尋求報復的欲望——在他們看來法國將是最大的目標。在法國決定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采取軍事行動之後,極端組織又開始不斷在網站上呼籲追隨者對法國發動“獨狼式襲擊”,以示懲罰。
2014年12月20日,壹名20歲的非洲籍法國人在網上張貼出壹面“伊斯蘭國”的旗幟後闖進圖爾市郊區的壹個警察局,並高喊宗教口號。隨後他持刀向壹名警察面部猛砍,此外還刺傷了另外兩名警察,在傷及第4名警察前被開槍擊斃。
2014年12月21日,法國第戎市壹位40歲的非洲籍法國人同樣高喊宗教口號並駕車沖撞到行人之中。事故造成11人受傷,其中2人受傷嚴重,嫌犯之後被警方逮捕。22日,壹名男子開車闖進壹個位於南特市的聖誕市場後開始向行人揮刀,事故造成10人受傷,但調查人員聲稱並未發現此事與恐怖襲擊存在聯系。
錢報智庫專家、旅法學者宋魯鄭告訴記者,這次的恐襲發生在法國的心臟地帶巴黎,當地人並不覺得奇怪。而除了法國,在歐洲其他國家,首都發生的恐襲頻率也越來越頻繁,例數21世紀以來的恐襲,馬德裏恐怖襲擊案,倫敦爆炸案,奧斯陸爆炸案,都是發生在各個國家的首都。
嚴密防範
未能阻止“獨狼”式恐襲
而在去年年底的系列“獨狼”式恐怖襲擊之前,法國也曾發生過多起零星的恐怖襲擊。隨後壹段時間,法國挫敗過多起在法國境內發動恐怖襲擊的圖謀。2013年6月24日,法國警方在大巴黎地區抓捕了6名嫌疑人;25日警方又在法國南部逮捕了3名嫌疑人,警方還在嫌犯住處繳獲了為數不多的槍支、刀具以及宗教極端分子宣傳文件。當時法國總理瓦爾斯曾認為這6名嫌犯“極其危險”,準備“付諸行動”;2014年7月11日,法國警方又破譯了壹名阿爾及利亞籍男子與馬格裏布基地組織壹名高級成員之間的多條加密短信,挫敗了壹起針對埃菲爾鐵塔、盧浮宮以及核電站的恐怖襲擊圖謀。
從去年9月開始,在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等地,軍警巡邏很密集,而且時常對可疑物品與來往車輛進行檢查,法國情報部門也制定了壹系列秘密措施,來應對恐怖分子的威脅。對此,法國總理瓦爾斯曾於去年10月3日宣稱當時法國境內已經有“119人被捕,其中81人受到調查,56人受到監禁”,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壹些企圖出境參戰的人員被及時制止,他還宣稱數起在法國境內發動襲擊的圖謀遭到挫敗。但終究未能防止法國去年年底數起“獨狼”式恐怖襲擊的發生。
專家:
襲擊影響歐美反恐政策
法國國民議會負責作《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報告的議員彼得拉桑塔曾表示,不少參加了極端組織的法國人曾經或正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參戰。
去年11月,法國開始實施壹部新的反恐立法,這將有利於安全部門關閉恐怖組織的網站,沒收可疑人員的護照和身份證。對此,批評者認為,法國當下最激烈的矛盾為大量在郊區生活的中東阿拉伯、北非移民與主流社會之間存在的隔閡,而法國政府在這個真正關鍵的問題上毫無作為。
軍事評論員趙楚認為,法國與歐洲很多國家壹樣,是壹個擁有眾多中東移民的國家。在國際問題上,除2003年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外,在美國和歐洲盟國參與的眾多國際軍事行動中,法國壹直都是很積極的參與者,而在像利比亞行動等戰事中,法國甚至發揮了主要作用。如果這次襲擊果真具有族群與文化的背景,那就意味著,最新的惡性恐怖暴力浪潮已把類似國家的國際政策與國內安全問題更微妙地連接起來。這勢必對有關國家的未來內外政策決策造成很大影響。
此事更大的影響還在於,歐美各國勢必重新檢討國內反恐的安全體制,對有關情報,力量與部署進行反思,也加強這方面的協調和合作。這無疑都會影響可預期將來的各國社會與政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