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刊 | 65載太空尋夢,“Made in Space”將不再是夢
封面故事
65載太空尋夢
美麗的太陽系,神秘的外太空。在未知世界 探索 始終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根本要素。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現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而 探索 浩瀚宇宙方面寄托的,是全人類無差別的期待和***同夢想。在未來,隨著漫遊車和空間站的開疆拓土,“火星牌”瓶裝水,“月球牌”化肥將源源不斷地送回地球,“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城市的各個角落。深空探測不斷在進步,就讓我們壹起感受太陽系所帶給我們的神奇故事吧。
卷首語
邁向 探索 浩瀚宇宙的未來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因為意識的落後忽視了海洋,錯過了地理大發現的潮流與榮耀,那麽,今天正在走向復興的中國,將不會再忽視星空,並且勇敢地迎接星際“大宇航時代”的黎明。
在本期的《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裏,我們將為妳展示中國在航天領域正在進行的幾項重點工程,以及它們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計劃。從功能更豐富的新壹代空間站,到未來 探索 火星的種種方案,在人類進軍宇宙的征途中,必將留下越來越多屬於中國人的足跡!
戚發韌
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別策劃
來自月球的快遞請查收
特別策劃
火星“三兄弟”拉開年度探火大戲
2021年2月上演了壹場舉世矚目的太空大戲,因為有3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先後抵達火星。2月9日,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率先進入火星軌道。2月10日,中國的天問壹號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2月19日,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直接在火星表面著陸。這三大探火活動在全球掀起了空前的火星探測新高潮,拉開了探火的年度大戲。
特別策劃
科學“天宮”築九霄之上
2021年的春天,中國空間站建設拉開大幕!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計劃的最後壹步,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各次任務引人註目。天宮空間站作為中國大型空間應用基礎設施,將為中國科學家與科研人員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提供廣闊的舞臺。那麽,中國空間站因何而來?如何建設?未來能做些什麽呢?讓我們壹探究竟。
特別策劃
來自太空的“天外飛仙”——隕石
隕石是天體化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小行星帶、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體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環境,繼而推測星體年齡,探究生命前期的化學演化,預測行星被撞擊的後果,還可以用以 探索 太陽系形成的奧秘。
探索 發現
斑鱉:龐然大物的滅絕困境
在2億多年前的晚三疊紀,中國貴州曾是壹片海洋,那裏生活著最早的龜鱉類——中國始喙龜和半甲齒龜。它們可能濱海而居,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為了強化防禦能力,它們的肋骨逐漸擴展、愈合,最終在幾百萬年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龜甲。彼時,龜鱉類幾乎與魚龍、恐龍和翼龍等如雷貫耳的古生物壹同登上生命演化的大舞臺。而在之後上億年滄海桑田的時間長河中,昔日的小夥伴們繁盛壹時,成為海洋、陸地和天空的霸主,卻又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鳥類除外,是恐龍的幸存後裔)。唯獨龜鱉類壹直延續著來自祖先的那副慢悠悠的模樣,不僅生存至今,還將足跡擴展到了每壹個大洲和每壹片大洋。
探索 發現
蒲公英:借風而行的“治愈系”
大自然“臥虎藏龍”,哪怕是匍匐地面的小草都是那麽神奇。譬如,不起眼的蒲公英,也能在春季裏帶給我們清新的生命力量,正如詩中所雲:“棄落荒坡依舊發,無緣名分勝名花。休言無用低俗賤,宴款高朋色味佳。飄似羽,逸如紗,秋來飛絮赴天涯。獻身喜作醫人藥,無意芳名遍萬家”。描繪出蒲公英頑強生存、依然綻放;雖然沒有花的名分,卻能心儀四方、治病救人的精神。
行知天下
黃土高原上的“魔鬼城”
——大同土林
土林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在整個華北,被開辟為地質公園的土林景區只有大同土林。與雲南元謀盆地、西藏阿裏劄達盆地的土林相比,大同土林並非孤立在荒原之上,而是在地平線以下,平視遠望與廣闊大地無異,但低頭俯視,土林卻藏匿於其中。形成千姿百態的土臺、土柱、土崖、土嶺、土墻等地貌,行走其中,仿佛置身“魔鬼城”中。
科學有料
SpaceX:風風火火“闖”太空
近年來,壹系列航天熱點事件持續激發著航天愛好者 探索 太空的興趣。SpaceX(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的董事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運營總裁格溫·肖特韋爾 (Gwynne Shotwell)分別在TED演講臺分享了壹些激動人心的航天項目展望、航天產品的最新進展以及對未來的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