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甲午之戰前13年,湖南籍名將對日本制定奇謀,日本人是否感到後怕呢?

甲午之戰前13年,湖南籍名將對日本制定奇謀,日本人是否感到後怕呢?

題主所述的奇謀應該是曾國藩次子曾紀澤提出的?聯英抗日?的策略,已經之後發生的巨文島事件。不過這個策略被總理衙門否定了,否則,日本的近代的歷史還真沒有那麽順風順水。

壹、曾紀澤對日本的外交策略

曾紀澤是曾國藩的次子,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頗有曾國藩的風範。他曾經縱橫捭闔於各國之間,利用國際關系的變化,廢除崇厚代表清廷簽訂的《裏瓦幾亞條約》,收復伊犁九城。擔任過駐英公使、駐俄公使等職務。

曾紀澤出使日本,考察過日本國內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情況。在那個時候,正好發生了日本吞並琉球事件和日本侵略朝鮮事件,讓他對日本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往在中國人眼裏,日本就是蕞爾小邦,我朝才是天朝上國。

但曾紀澤了解到日本人眼裏,日本是壹個強國,特別是經過壹系列效仿西方的變革之後,讓曾紀澤非常吃驚。雖然他還沒有意識到日本會迅速崛起,但至少已經對日本有了高度警惕。而這些意識清廷的大部分官員是根本沒有這種意識。所以,曾紀澤開始高度關註起中日關系的發展,並向總理衙門提出針對日本的壹些外交措施。

二、針對朝鮮的局勢,曾紀澤提出?聯英抗日?

朝鮮是大清的藩屬國,受大清保護,給大清納貢,接受大清冊封。但到了近代,大清國連自己都顧不過來,也就沒有能力保護朝鮮了。首先是俄國和英國之間的交惡,克裏米亞戰爭之後,英國和俄國壹直處於敵對關系。俄國沒有占到便宜,在歐洲受阻後,把矛頭指向亞洲,進壹步把手伸到了朝鮮半島。而此時,日本也不甘落後,借1875年的?江華灣事件?,迫使清廷同意朝鮮自主、開放、領事裁判權等

在這種背景之下,擔任駐英公使的曾紀澤向清廷建議?聯英抗日?。英國的駐日公使巴夏禮曾在日多年,對日本征韓侵華的企圖有所了解,同時也是壹個極度反日的外交官。曾紀澤在倫敦會晤了巴夏禮,提出中英聯合在朝鮮半島對付日本的策略,並希望巴夏禮促成。英國雖然對朝鮮沒有太大興趣,但非常忌諱俄國的做大。故而聯合英國***同制約俄國對朝鮮的侵犯,同時以維持朝鮮半島現狀的理由壹起限制日本在朝鮮的勢力。也就是說,朝鮮本來聽中國的,及時之後讓中、俄、英、日都有權利說話,也絕對把坐視日本侵占朝鮮。

三、巨文島事件

俄國對領土的貪婪程度世人皆知,清廷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朝鮮被俄國人占領,就再也收復不了了,但被英國人占領,或許還有希望。中國的租借問題和香港問題也說明了這個判斷是對的。巨文島本是朝鮮領土,也在俄國人南下的要地上。為了阻止俄國人南下,清廷默認了英國人突然出兵占領了巨文島。

恰恰這時日俄關系走得很近,讓英國很頭疼。清廷默認英國占領巨文島有聯合英國抗擊日俄的意思。但最終總理衙門擔心英國如果長期占領該島,會引發日、俄效仿。最後通過交涉還是促成了英國撤離。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缺少實力的清政府沒有占到什麽便宜,只是暫時保住了朝鮮藩屬國的地位。投鼠忌器的做法讓聯英抗日的策略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