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偷襲美國珍珠港的襲擊中,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取得了完全的軍事勝利
日本殺死了大約 2500 名美國士兵和水手,摧毀了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以及讓美國損失了 29 架飛機、5艘小型潛艇和壹艘艦隊潛艇。
此時,美國國務卿不僅知道了日本秘密通信的內容,而且羅斯福還告知了壹份尚未證實的報告,也就是日本人襲擊了珍珠港。
隨後野村就找到了赫爾,但是赫爾卻嚴厲地瞪了野村壹眼,說道:“在過去九個月裏,在我與妳們的所有談話中,我從未說過壹句不實的話,會議記錄絕對能夠證實這壹點,而且在我五十年的公***工作生涯中,我從來沒見過比妳們的這份文件還能夠欺騙人的東西。”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珍珠港顯然比犯罪更加糟糕,這是壹個錯誤的行動,它使日本陷入了壹場無法取勝的戰爭,也引來了美國人的怒火,要知道美國在技術和工業實力上都非常先進,並且完全不怕日本對其彈藥中心發起直接攻擊,當時的美國顯然有這份底氣來攻擊日本。
在政治上,日本人繞過荷蘭和英國的屬地後再采取行動,這顯然要明智得多,但無論如何,美國極有可能會參戰,然而,日本的陸軍和海軍領導人卻習慣於只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在壹次突然行動中擊落美國太平洋艦隊是壹種不可抗拒的誘惑。
導致美日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在亞洲大陸的野心與美國支持和平之間的沖突,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日本軍國主義者想過入侵美國人大陸,而菲律賓也不值得與美國開戰,羅斯福和史汀生等證人也證實了戰爭是針對中國的觀點。
1944年,羅斯福在外交政策協會的晚宴上說:“我們本可以與日本妥協,通過出賣中國人民的心血來和他們討價還價,我們也能在日本主導的亞洲爭取壹席之地,但我們拒絕了!”
史汀生也十分贊同這壹觀點,他說:“如果美國在任何時候願意向日本讓步,那麽太平洋就不會發生戰爭。”
後來在7月,美國對日本實施商業封鎖,也未能接受日本人的會議請求,放棄了權宜之計的想法,而赫爾也在11月26日毫不妥協的發表意見:這些都是戰爭的墊腳石。
這些措施除了作為十字軍東征的壹部分外,幾乎沒有任何適當的理由,委婉地說,當人們考慮到遠東戰爭的主要結果,是中國出現與莫斯科合作的情況,並對美國懷有強烈敵意,那麽這場十字軍東征的必要性和智慧顯然值得懷疑。
盡管受到軍事失敗的打擊,但羅斯福政府的主要人物對珍珠港的消息感到了寬慰,如果這不是好消息的話,那麽日本已經將本屆政府從尷尬境地中解脫出來,美國人也無法堂而皇之地加入戰爭。
在大西洋上做出的每壹個行動,無論多麽虛偽,都應該是在戰爭之外采取的,但納粹的權力並沒有被打破,丘吉爾也叫囂著要更多援助,美國國會宣戰的措施也是猶豫不決。
12月7日,史汀生在日記中寫道:“當日本襲擊我們的消息第壹次傳來時,我的第壹感覺是松了壹口氣,因為這樣就能讓優柔寡斷結束,壹場危機以及壹種團結我們全體人民的方式已經到來,美國再也不用猶豫。”
羅斯福似乎也有這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郵政沃克將軍在12月7日晚的內閣會議後對弗朗西斯·帕金斯說:“我認為總統今天真的比他這幾周來都更顯得寬慰。”
1944年10月8日,埃莉諾·羅斯福在《紐約時報》的壹篇文章中回憶珍珠港事件時指出:“12月7日對我們來說就像紀念日壹樣,我們聚集在收音機前,等待更多細節,但這遠沒有給整個國家帶來的震驚更讓人激動,我們期待這樣的事情已經很久了。”
海外對羅斯福“操縱日本人放出第壹槍的手法”的技巧表示敬意,這些都是他們發自內心和直言不諱的。
1942年2月15日,溫斯頓·丘吉爾欣喜若狂地告訴下議院:“當我調查和計算美國的力量及其豐富的資源時,已經感覺到他們現在與我們捆在壹起,與整個英聯邦捆在壹起,無論它持續多久,我都無法相信還有任何其他事可以與之相比,這是我的夢想、目標,現在它已經成為現實。”
1944年6月20日,英國內閣大臣奧利弗·利特爾頓上尉在倫敦的美國商會說:“美國激怒了日本,以至於日本人被迫進攻珍珠港。”所以很多人都說美國被迫參戰是對歷史的諷刺,珍珠港事件對美國來說,不像是壹種損失,更像是壹種可以參加戰爭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