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利比亞局勢的看法
1969年卡紮菲在軍事政變中奪得了政權,依靠武力統壹了利比亞。隨後把首都遷到了的黎波裏,把國家的政治中心轉到西部,不管東部的死活。卡紮菲這個人比較有才能,他利用各部族之間的鬥爭來轄制他們,並慢慢的將自己的部族提到關鍵的安全崗位和決策崗位。他還經常改組整個政府,使政治對手不能擴大自己的勢力,並且抑制了其他部落的生長。他還在20世紀80年代對全部民營企業實行國有化,從此不難看出卡紮菲想要進行專制的心思。
可是在卡紮菲對於利比亞長達40年的領導下,利比亞並沒有成為壹個人民的國家。相反的,利比亞是目前全世界貪汙腐敗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壹。利比亞的原油產量占全球份額的2%,但是大部分都進了卡紮菲自己的腰包,其他部落只得到了很少的利益。久而久之,部落與部落,人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致了利比亞國內政府軍與反動派的戰爭。
利比亞內戰開始後不久,美、英、法等國便以平息動亂保護當地民眾為由介入了這場戰鬥,支持反對派打擊卡紮菲。幫利比亞平息內亂只是個借口罷了,利比亞是個石油大國,美、英、法等國都貪圖利比亞的石油,但是卡紮菲這個人很強硬,所以美、英、法等國想趁此機會將卡紮菲推下臺,在利比亞建立壹個傀儡政權,以便大肆掠奪其豐富的原油資源。另外還有其他壹些原因:他們要顯示他們國家的武器裝備良好,以吸引別國的購買,換言之,就是為自己的武器做廣告。
在利比亞戰爭中,法國表現的最積極,它是第壹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也是第壹個放風說在數小時之內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更重要是經濟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而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聲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對法國而言,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和統治地位,前者將付出沈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臺,法國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利比亞局勢的動蕩,為法國謀求政治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壹個良好契機,所以,在聯合國決議剛剛通過幾個小時,法國就率先向利比亞發動了攻擊。
幾個大國加入利比亞戰爭,按說很快就能結束,可是為何拖這麽久呢?在軍事上,如果美國下定決心動手,那是壹點懸念也沒有。卡紮菲的防空 和空軍都是70-80年代的水平,和美國空軍、海軍相差了至少30年的技術水平。當年“黃金谷”作戰就輕易打掉了卡紮菲的防空節點,現在只要不出意外,可以兵不血刃了。
在利比亞國內方面,由於西方的不明智介入,已經大大激發了國內各派的反抗西方的情緒,大批的利比亞人民走上街頭,反對西方幹涉,特別是擔心極端勢力把利比亞變成第二個阿富汗。如果卡紮菲繼續得到利國內主要部族的支持,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幹涉將難以平息局勢。即便法國等西方國家最終利用軍事優勢推翻卡紮菲政權,也只會在該地區制造出更多不穩定的因素,因為利比亞是個多部落國家,卡紮菲在位能制住他們,如果卡紮菲下臺,而又不能處理好各部落之間的關系,利比亞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索馬裏,這將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要是美國不起勁,英法自己幹呢?英法雖然衰敗,要是使出全部力量,對付利比亞的能力還是有的。最大的好處是利比亞很近。馬耳他、西西裏、科西嘉、克裏特都是近便的出擊基地,連動用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的前進基地都不必。但這對英法不是輕而易舉的,真是需要傾力出動的,畢竟利比亞有僅次於埃及的北非最大防空體系和200架作戰飛機。當這是趕鴨子也得有點人手、有點時間才行。要是這變成壹場無盡頭的軍事行動,英法肯定吃不消。卡紮菲不是壹個好東西。卡紮菲倒臺了,全世界沒有多少人會掉眼淚。不過卡紮菲之後,利比亞的前景遠非明朗。從議會民主、部落民主、君主立憲、強人政治到軍事獨裁、政教合壹,什麽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