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硬件工程師知識點7- layout review rule

硬件工程師知識點7- layout review rule

Power layout rule

Placement

1.? DCDC的3個電流回流路徑

?

PWM信號為high時,Vin-high side MOS-L-Cout/負載-Co CAP GND回流路徑。

PWM為low時,L/Cout-負載-Co CAP GND回流路徑。

High-side MOS G極電流路徑,Cboot/VCC-Rboot-driver-Rgate。

電流的環路相當於壹根流著電流的線圈,類似於壹根天線, L與環路面積成正比,與周長成反比,環 路 面積越大,EMI輻射越大,所以在placement時需保證回流路徑最小。

2. DCDC SW/PWM/MOS gate/Vin/BOOT信號為幹擾源,di/dt or dv/dt,所有net/via/shape應遠離這些net,space至少15mils以上。

3. DCDC FB/ compensation/SVID/Isense/Tsense/Vsense/Vref…模擬/敏感信號應遠離開關電源本身的幹擾源,走線長度盡量短,換層盡量少,減小引線寄生容抗和感抗。

4. 電感下方鏤空,不允許走線,特別是高速信號、敏感信號、頻率點接近開關頻率信號、邏輯電平較低的信號等等,以防串擾和EMI。

5.? BST Cboot和Rboot擺放應盡量接近BST pin和SWpin,如Vin power shape換層切割註意換層處形狀最好保持重疊壹致。

6.? Vin去耦電容的擺放應離pin腳盡量近,且盡量擺放在同壹層,電容排列按從大到小排列,小電容去耦半徑較小。Vo芯片端輸出電容同樣應靠近電感和芯片由從大到順序擺放。

7.? 電源各子系統的擺放不要集中在壹塊,間隔壹定距離,保持良好的散熱條件。

8.? Tsense器件(thermal sensor/溫敏電阻)應靠近所需要采樣點,遠離不相關的發熱源。

9.? Thermal pad及power GND多打via孔,減小寄生電容和等效熱阻,如芯片中心的GND pad,發熱元器件的GND shape,利於熱量流通到地層散熱。

10.? 發熱元器件,如電感/MOS,不能正反面均放置。

Trace route

1. 各個電流全盤回路應依據輸出電流和疊層厚度檢查shape/via/net走線是否滿足。如Vin-MOS-L-C等。銅皮過電流密度30A/m2,按經驗值0.5oz銅皮40mil走1A,18D via 0.5A,30D via 1A;1oz銅皮20mil走1A,18D via 1A,需要考慮換層層面是否都是1oz。

2. BST線路trace width>20mils或按照芯片spec要求,support更大充電電流,利於high-side MOS的開關速度。

3. LGATE/HGATE/compensation等信號走線width >10mils或按spec要求。

4. SW/PWM/BST等幹擾源信號相鄰層不能有敏感/高頻信號平行走線compensation/Isense/Tsense/Vsense/Vref等走線width需要按經驗和spec加寬(>10mils)及做GND屏蔽,與其他net/via/shape spacing 15mils以上。

5. 所有重要/電源/高頻信號的走線要有連續的參考層,特別是有特殊情況挖了相鄰GND參考層的,與考層距離會引起特性阻抗變化,造成阻抗不連續,引起反射。

Current path check or IR drop simulation

在電流的考量中,我們往往清楚每個power的輸出電流和device的負載電流,但check的僅僅在輸出端和負載端,並沒有check電流輸出過程。

比如DCDC 3.3A/15A,各device

5+5+5,我們經常只check輸出端shape 40*15=600mils和輸入端某個device A 5*40=200mils,但有可能device A和B在壹邊,device C在主板另壹邊,而layout分shape時這壹路只分了200mils,layout也註意到device A和device B輸入端都鋪了200mils,但事實上前面的過程其實只有200mils。事實上我們的device遠比3個多,就更容易犯錯誤,導致device供電不足。

我們根據CPU/PCH/IC/device power consumption制作power budget表格,每壹個power從電流最源頭開始check,highlight整個power rail,check current path是否OK。

High-speed signals

Theory

1. 信號的設計和layout都是為了信號功能和信號完整性,了解信號的本質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麽要這樣走線。

2. 高速信號的定義,信號的走線長度大於信號波長的1/6,或者信號的上升時間小於傳輸延時TD 6倍時,該信號在傳輸時視為高速信號。[if !supportLists]l? [endif]信號傳輸的本質是電磁場的建立與傳播。故信號需要參考層構成完整的回流路徑,在低頻時信號總是走低阻抗路徑,高頻時感性阻抗成為影響阻抗的主要因素,高頻時信號總是走低感抗路徑。

3. 信號完整性問題大致分為3種,反射、串擾、EMC。反射的本質是阻抗不匹配,串擾的本質是互感和互容,EMC的本質是電壓電流引起的電磁場變化。

4. 我們在分析信號時,不能單純從時域角度去看,如數字信號的輸出波形是完美的矩形波,在頻域裏,通過頻譜可以看到其有基波和諧波的定義,了解頻域的知識有助於理解信號。

5. via存在寄生容抗會損耗高頻分量,via寄生感抗增加時延TD,引起jitter增大

6. 信號頻率上升到幾GHz後,信號的傳輸會出現趨膚效應,電流開始往傳輸線表面分布,在高頻時,感抗將成為影響阻抗的主要因素,電流總是流過最小的感抗路徑。

Layout rule

1. layout check應習慣打開TOP/BOT以及鄰近參考層檢查,打開TOP/BOT目的是避免信號走在大dv/dt、dI/dt、磁性、晶振等器件下方,避免與pad/via/螺絲孔距離過近;打開鄰近層,壹方面便於檢查參考層,壹方面避免相鄰層並行走線。

2. 所有的高速信號應有連續的參考層,保持特性阻抗不變;如果參考層發生變化,在前後參考層間增加耦合電容。

3. 時鐘信號是EMC影響的最大因素之壹,時鐘線應盡量少打via,保持安全的3W/4W (15mils)spacing 原則(3W能減小70%的電場幹擾),避免和其他走線並行走線。時鐘晶振下方鏤空,不要走線,並對CLK信號包地處理。

4. 所有的高速信號都必須有良好的回流路徑,減小電流回流路徑。高速信號換層需要在信號via周圍50mils內增加參考層via,信號換層參考層也會變化,增加換層via,保證前後參考層的連續。

5. 高速信號的拐角遵循>120°原則,過小的拐角等於線寬變過大,導致特性阻抗突變嚴重,引起阻抗不連續,造成信號反射;另壹方面,拐角可以等效於壹個很小的容性負載,減緩信號上升時間。

6. 高速信號相鄰層避免並行走線,以大於30°角度走線(垂直走線is perfect),減少層間串擾(串擾的本質),目前大部分signal層間都有GND層,能夠極大地減小層間串擾。

7. 高速信號差分對走線保持並行,兩者之間避免via、器件存在。

8. 差分對之間的繞線,應盡量在靠近導致長度不壹致的那端繞線,這樣阻抗不連續出現的反射只會在源端/末端就產生,不會在走線中被不斷傳播放大;單次繞線長度不宜超過100mils,繞線的每段應保持壹致,這樣能夠保證等效電氣長度最短。

9. 短樁線stub會增加信號存在寄生容抗和引線電感,應盡量短,沒必要的盡量去除,如測試點、co-lay線路、pull high/low等。

10. 高速差分對P/N mismatch應符合spec,壹般layer ±10mils,total ±5mils。

11. 高速信號線避免在多層走線時形成等效的閉環,自環將引起EMI/EMS問題。

12. Layout走線長度不得與其波長成整數倍關系,以免產生諧振現象,λ=v/f,FR4信號傳播速率為光速的1/2。

13. 高速信號的串聯匹配電阻應靠近發送端/接收端擺放(串聯匹配電阻壹般在源端),並聯匹配電阻應根據要求靠近發送端/接收端端擺放。

14. 耦合電容壹般TX擺放在發送端,RX擺放在接收端。對於有redriver/retimer的設計,根據其相應spec要求擺放(有的spec要求都擺放在redriver端)

15. 高速信號走線應避開高壓高流高溫變化、感性、磁性信號及器件,dv/di/會引起電場/磁場變化引發EMC問題,高溫影響介電常數引發阻抗變化,在layout review時養成打開TOP/BOT層檢查的習慣。

16. 芯片內部Die到封裝,以及breakout走線都存在引線電感,breakout盡量走短。

17. 高速信號的layout check應打開相鄰層、TOP層、BOT層,從發送端開始檢查。

18. 高速信號在板邊走線時,靠近板邊的那段在信號與板邊需增加GND屏蔽,防止邊沿效應產生的EMC問題。

19. 高速信號對應的參考層區域應該避免切割、打anti-pad,參考層變化會引起特性阻抗變化,切割會導致電流回流路徑過長,較worse的情況會使電流形成環路造成EMI問題。

20. DDR 同壹組的CLK與CMD/CTRL/ADD信號mismatch<1000mils,同壹組CMD和ADDR mismatch <50mils,CLK與CTRL信號mismatch<25m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