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越劇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越劇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越劇的特點:長於抒情,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表演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之以情的魅力。

擴展資料: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之壹。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壹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壹,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

中國傳統戲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陜西、湖北等地,包括東北許多地區。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演員初由男班演出,後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越劇老壹輩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範瑞娟(範派)、傅全香(傅派)、徐玉蘭(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張桂鳳(張派)、陸錦花(陸派)、畢春芳(畢派)、張雲霞(張派)、呂瑞英(呂派)、金采風(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越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