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2019高考滿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2019高考滿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高考# 導語寫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積累,有意識的積累和無意識的積累。而更多的時候是有意識地積累,我們想表達觀點,除了直接說出我們的觀點,還要對我們的觀點加以證明,證明觀點的時候,就需要事實材料或者前人的觀念的材料。以下是 為大家整理的《2019高考滿分作文》供您查閱。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管子》有言:“壹農不耕,民有饑者;壹女不織,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饑寒。管仲又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耕織不僅是衣食之源,也是禮儀文明的基礎。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勞可安邦。

 ?回首歷史,但凡偉人都有壹雙勤勞的雙手。黃帝建造屋宇,縫制衣冠,制造舟車,創制樂律;虞舜種田補魚,燒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無事;蘇秦熟讀兵法,不舍晝夜,終有所成,名垂青史。無論是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歷史佳話,還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無不展現著勤勞使人傑出的真理。

 ?不僅如此,勤勞也是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原因之壹。中華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綿延至今?有人說是外儒內法的治國之道,有人說是農耕文明的穩固保守,有人說是大海、大漠、大山對於外來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說是中華文化的包容和***生能力。諸如此類的回答,不勝枚舉。我想,中華民族的延續性與長期紮根於農耕的中國人自然形成的勤勞淳樸、任勞任怨的精神特質也不無關系。因為勤勞,我們在黃河岸邊的黃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跡;因為勤勞,我們走過了坎坷屈辱的抵禦列強的近代重生之路;因為勤勞,我們堅定不移、從容自信地追逐著我們的復興之夢。

 ?同學們,因為勤勞,我們也才有了聞名於世的國家名片。上面印著蒼茫山脊上的萬裏長城,恢弘壯麗的兵馬俑,莊重神聖的莫高窟,橫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鐵路,深入海底的鉆井平臺,靜默不言的跨海大橋,呼嘯而過的中國高鐵。當然,仔細看去,上面還寫著壹排無形的大字——勤勞的中國人。

 ?反觀當下,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卻存在著回家葛優躺,洗衣靠父母,吃飯等人送,掃地不積極,學習變懶散等不正之風。英國有句諺語:“懶惰沒有牙齒,但卻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動力。有人說勞動的事可以交給人工智能,誠然,這是壹個偉大的時代,科技給予了我們越來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決我們人類的全部需要,相反,人類需要更高級的勞動和更高的智慧來管控科技。否則,被奴役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在未來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裏,我希望我們仍然能夠時刻想起《平凡的世界》裏那些在黃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們,想起那句:“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尊嚴的活著,勞動對每個人來說不僅是壹般意義上的生存需要,而是體現壹個人生命的價值,任何勞動都會受人尊重。”

 ?同學們,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其他2019年高考滿分作文兩篇

 渺小與不朽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兩千多年前,有壹位渺小的詩人,歷史的塵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卻蓋不住他不朽的詩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多少年來,多少中華兒女就如這位詩人所寫的壹般,耕地,織衣。在漫漫的長夜裏,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願無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漣漪。

 ?然而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忘卻了勞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沒有時間去勞動;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來替我們勞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被困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壹個名為懶散的孤島上;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居然要依賴別人的勞動,自己萎縮在生活的角落裏,並且嘲笑著光榮的勞動者。今天我在這裏的講演,就要說說自己的心聲。

 ?我也註意到了,今天的社會中,有勤勞者,有懶散者,有熱愛勞動者,也有不尊重勞動者。

 ?勤勞的人,對於勞動存有壹種天然,繁忙於晨興,戴月於歸途。要知道,清晨尚在熟睡的現代都市,是被清潔工喚醒的,戴上口罩,揮動掃帚,累了就坐在路邊,從懷中摸出余溫尚存的早餐,望壹望街角,聽壹聽風聲。

 ?學生與老師,不約而同前往學校,在書聲瑯瑯的窗前,等待清晨的第壹縷陽光。工人爬上了吊車,農民堆好了柴草。

 ?勤勞如此平常。

 ?熱愛勞動的人,對於勞動有著壹份超然。當陶淵明除去園中雜草,荷著鋤,拭去汗,采菊東籬,種豆南山,悠然如飛鳥,超然若浮雲。

 ?勞動對於他們,不是疲於奔命,更不再意味著渺小而平凡,他們在享受勞動,享受這壹古老的傳統,在此之中,自有壹種難以言表的真性情,難以割舍,難再分辨。

 ?勤勞如此不凡。

 ?尊重勞動的人,對於勞動有著壹份敬畏。他們能夠敬畏路邊的清潔工,能夠停下車,靜靜等待他們掃過眼前的路,而不是鳴笛示警;能夠敬畏餐廳中的服務員,能夠耐住性子,等待他們端菜過來,而不是喝三道四,指指點點;能夠對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說壹聲“謝謝”,而不是漠然路過。

 ?勤勞值得尊重。

 ?同學們,老師們,今天,此時此刻,我想對妳們說:我們雖然處於科技發達的時代,有著人工智能,但人類仍然渺小,年壽終將有盡,榮樂也不過只享受壹世,真正不朽的,在於壹雙勤勞的雙手,用它去勞動,去創造,將渺小變為不朽。

 ?謝謝大家!

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仿佛壹部手機在手,絕大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輕松地由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飯、衛生保潔都可以由編程機器人替代,甚至,連媽媽叫我遛個狗,都可以讓我家的機器人代勞。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機器能幾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產力,標準化地操作,質量也大為改觀,工作效率和本領效果更是驚人。AlphaGo先後擊敗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和中國圍棋天才柯潔;無人機、無人汽車的先後投產等,極大改變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和生活節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因為過度依賴科技而變懶了?是不是以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勞動事項?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是,我感覺我們現代人太過於依賴科技成果。從我們中學生的視角,原先需要查閱紙質工具書的煩瑣,被計算機網絡的迅速便捷替代;閱讀上,更是覺得電子書攜帶和翻閱便捷,以致可能很長壹段時間,我們都沒有認真拿起過壹本紙質書而導致閱讀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塵機器人,我們都很久沒有收拾過自己的屋子,對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漸感到陌生;恍惚中,最體現生活智能化的手機即是壹切……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如果不慎重對待科技,忽略了人的勞動實踐,它也會消解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要知道,科技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對象性力量,四十多年前,人工智能發展的初衷不過是作為人的“無機的身體”。試想:如果未來發展方向,是科技壹步步取代壹個人的正常生活節奏,那我們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裏呢?再仔細思量,人之所以成為人而區別於其他萬物,正在於人具備思考能力——能創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且不斷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彼時和此時的生存環境。在百萬年的漫長時光裏,依靠勞動實踐探索,現代人從人猿壹步步進化而來,直至逐步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所以,即便是人工智能化,那也是人類為進壹步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並且用雙手勤奮勞動創造出來的科技價值。它本質上是我們人勞動創造的成果。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工智能是我們生活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歷史的必然。我們需要擁抱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必須樹立科技時代的生活思維,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我們更不能主動讓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們的思維和勞動,而成為“高能白癡”。對於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範人工智能失控等“異化”風險,作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堅持人作為人存在的價值理性和人生意義——未來的美好的智能生活,仍然需要我們現在和未來“幹壹行、愛壹行”地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紮紮實實地為社會勞動奉獻,成就豐富多彩而有價值的人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