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音樂平臺將關停,蝦米音樂宣布關停,暗示了什麽問題?
蝦米音樂成立於2006年,於2008年正式上線,是國內最早的數字音樂平臺之壹,擁有3000萬首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2013年1月初,蝦米被阿裏巴巴全資收購。2019年6月,由大文娛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在被阿裏收購之前,蝦米音樂曾壹度與網易雲、QQ音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可在阿裏收購之後,蝦米音樂並沒有迎來高速發展,反而在和競爭對手的battle中,輸掉了版權大戰,繼而出現了大批用戶流失。
阿裏關停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為何呢?阿裏太需要流量了,阿裏做大文娛,其本質上是為了阿裏電商系服務。但阿裏系做事情只知道砸數據堆流量,不夠尊重內容,妄想要玩批量化生產內容那壹套,但用戶們就是不吃這壹套。阿裏大文娛內部有多個事業部和子公司,各有各的方向和計劃,很難形成壹盤棋。
而外因又為何呢?這些年來,各大音樂巨頭之間的版權大戰愈演愈烈,不少音樂巨頭都開始進行版權獨家的壟斷。這對於較小的音樂平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任何壹家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蝦米音樂來說,其本身在版權競賽上面的市場競爭優勢並不大,壹方面阿裏對於蝦米音樂的扶持資源相對而言並不多;另壹方面,蝦米在整個市場上的影響力也相對有限。
?因此我們看,蝦米的死亡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當知乎成了凡爾賽文學的聚集地,B站從小眾走向了外網眼中的國內?YouTube?,那些曾經小而美的平臺無外乎三條路徑:不可避免的走向商業化?這是對小而美的背叛、抑或是徹底投入巨頭的懷抱;最為尷尬的是第三條,也就是蝦米的結局。
?當我們跨過上壹輪商業模式創新的浪潮,在當下互聯網這片紅海之中,放眼望去,我們的衣食住行,無處不是巨頭的身影;即使是精神消費如閱讀和音樂,也全部淪為巨頭所把持。這種由巨頭操持的數字化生存所展現出的寡頭傾向:大樹底下,寸草不生,潛在進入者、可替代產品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維持壹個健康業態所必需的?多樣性?受到日益明顯的威脅,用戶的選擇權漸漸被剝奪。
事實上,巨頭們通過壓倒性的資本殺死眾多?小而美?競爭對手的背後,是創新激情和動力悄然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