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碎布機

碎布機

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壹天,朱元璋和大臣們議事後,揮揮手讓太監去他的寢宮,不壹會兒,那太監捧著壹塊被單出來了。朱元璋接過被單,展開讓大臣們看。大家壹看,整個被單五顏六色,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朱元璋說:

“此制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

意思是說:這件被單是用做衣服剩下的邊角料做成的,如果把這些邊角料丟棄實在太可惜了。大臣們跪地高呼萬歲,心想大明皇帝都節儉成這樣,我們當臣子的就更應該節儉了,於是上行下效沒有人敢鋪張浪費。

其實這並不僅僅是朱元璋治理大臣浪費的手段,而是他自己壹生勤儉節約的寫照。

在我們今天看來,朱元璋都已經是皇帝了,不應該如此節儉,甚至更不應該節儉到如此“吝嗇”的程度。其實這和他的出身背景是分不開的。朱元璋出身於壹個世代為農的家庭,家裏沒有什麽後臺去依靠,祖輩靠給地主家種地養家糊口。朱元璋家裏兄弟姐妹又多,他從壹出生就沒有吃飽過。在壹次蝗災和旱災中他的父母雙雙病餓而死,他大哥也死了。朱元璋沒錢買棺材,沒地葬親人,淒慘之境讓人忍不住落淚。後來他當過和尚要過飯,深深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因而他當上皇帝後,仍然過著簡樸節約的生活。

咱們先看看他對住房的要求:

據正史記載,明朝剛剛建立時,朱元璋計劃在南京營建宮室。負責工程的人把設計好的圖紙送給朱元璋批申,當他看到復雜的雕刻設計時,想都沒想,直接拿筆劃去了。他對設計人員說,建設皇宮只要求堅固耐用,不要求裝飾的多麽華麗。要想添加裝飾,就在宮墻上畫壹些激勵人的歷史故事畫吧。朱元璋所用的“龍床”,其實並沒有雕刻盤旋的金龍,而是“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朱元璋在飲食方面也很節儉

朱元璋的節儉已經成了壹種習慣,在飲食上也是如此。陳梧桐在《朱元璋大傳》裏說:朱元璋每天的早飯,“只用蔬菜,外加壹道豆腐”。對於朱元璋的飲食在他的故鄉鳳陽,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壹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壹清二白,貪官心慌。”

對於他的節儉,民間有這樣的故事:他最心愛的馬皇後過生日時,朱元璋只用韭菜,紅蘿蔔、兩種青菜各壹份,小蔥豆腐湯,宴請臣子們。他還規定: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壹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朱元璋的午餐和晚餐和其他壹般帝王相比也是相當簡樸。另外,他令宮人墾荒種菜。朱元璋看到宮中犄角旮旯裏閑置很多的土地,決定不浪費土地資源,他命人深耕細作,開了荒,用來種菜吃,他還把禦花園變成了菜園子。

在出行用具方面同樣節儉

按照慣例,帝王的車輿器具大都用黃金裝飾,而朱元璋卻下命令車輿器具所需用黃金的部分壹律用銅代替。除了自己低調簡樸出行之外,他還規定自己的兒子們,在出遠門時,不可全程騎馬。要求他們“十分之七騎馬,十分之三步行”。

穿衣方面:

他令後宮織布做衣服穿,衣服破了就縫縫補補,根本不舍得扔掉。在壹次巡訪時,因天氣炎熱,朱元璋脫去外衣,大臣們看到他裏面穿的竟是多處打了補丁的破爛衣服,都驚的無言。此外朱元璋還還令人編造麻鞋穿。在他的帶動下,他的皇後及妃子們,在穿衣打扮上也不去浪費,她們的衣服反復洗、穿,很少換新。馬皇後平日生活也是相當簡樸,她平時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補了又補。她還帶頭令太監們把織布機搬到她的宮中,她親自織布,後宮妃子紛紛效仿。

馬皇後畫像

朱元璋最見不得別人“糟蹋”衣物。據說朱元璋看到壹個內侍穿著新靴在雨中漫步,他氣的把他大罵壹通。他的壹個近侍穿了件華麗的新衣,朱元璋看到就問他:“這衣服很貴吧?”舍人回道:“五百貫。”朱元璋痛心地說:“五百貫是數口之家的農夫壹年的費用,而妳卻用來做壹件衣服。如此驕奢,實在是太糟蹋東西了。”

小姐姐說:

其實朱元璋也有揮霍的時候,由他的思想決定。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想學習劉邦,榮歸故裏,他想在家鄉鳳陽定都,其實又有誰在外面打拼成功,不想風風光光回歸故裏呢?朱元璋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惜花大量錢財買建築材料,為了宮殿的堅固,他選用最好的料。他征招大批農民工,事無巨細,就連石頭縫裏都灌入鐵汁。不堪勞苦的工匠怨聲載道,用“魘鎮法”偷偷抗議。他們把自認為會帶來壞運的泥人、木人、弓箭、剪刀、紙人等東西藏到建築裏,咒詛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龍顏大怒,殺了壹批工匠。最終由於上下反對,鳳陽都城未建成。

朱元璋從小經歷太多苦難,他更懂得珍惜,也更怕浪費。他的“小氣”既是性格使然,也是防止自己驕奢,大臣奢靡的方法,從而也是為了讓大明更加清明,讓國家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