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為什麽大多數人壹塊玉壹戴就是壹輩子?
30年前,壹位老母親親手送了壹個翡翠手鐲給自家的媳婦,如今壹眨眼,30年過去了,這位媳婦也變成別人家的“婆婆”。
這30年來,婆婆佩戴的手鐲從不離身,即使可能是壹個不值錢的物件。婆婆壹直不離身的佩戴著這個手鐲。直到最近兒子結婚,婆婆又把這個手鐲儀式般的傳給了媳婦,婆婆說,這個手鐲我的家婆戴了大半輩子,然後給了我,如今我也戴了30年了,期間從不輕易取下來,但如今,妳進門了,我就把它當做傳家寶壹樣傳給妳。
正所謂,寶無玉則不雅,家無玉則不富,人無玉則不福。家有黃金萬兩,不如凝玉壹方,福澤天下,源遠流長。正是因為翡翠如此寶貴,很多人,壹塊玉壹戴就是壹輩子,直到更重要的傳承人出現,才會把翡翠傳給對方,否則是不會輕易取下給他人的!
“
古人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具體意思就是說通常人們都不會輕易把自己的玉石取下來,壹般都會壹直佩戴著。為什麽這麽壹塊玉,很多人壹戴就是大半輩子?
壹、玉的靈性是隨著時間變化的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壹生。我們知道玉石可以養人,修身養性,約束自己的心性與言行,但這種人玉互養,人玉合壹的靈性很難得,所以不適合隨便轉手於人。只有當自己佩戴多年以後,就能感受得到它多年以來的變化——更加溫潤細膩,光暖澤人,十分奇妙。
二、玉是個人氣質的壹種體現
壹直以來,我們都覺得玉是壹種十分溫潤的寶物,而黃金珠寶,鉆石彩寶,更多的是壹種炫耀。然而,玉,自古就地位顯赫,為帝王將相達官富貴所用,普通人家是沒有實力與權利享用的。
玉自古以來也是壹種“強勢”所在,但它同時是溫潤內斂的載體,就是說它的個性是“不怒自威”。這種個性也是帶有強烈的個人屬性,是個人壹種氣質體現,所以,自己佩戴的玉也不適宜送給別人。
三、玉的占有性
玉是壹種“日久生情”的寶物,它總是能夠在不經意間就占有妳的心,妳的感情,與妳的身心形成難以割斷的牽絆。壹旦妳擁有它,它就漸漸地成為妳的心頭好,變成妳的私人物件。
自然而然,妳就會愛不釋手要麽日夜戴之不願取下,要麽將它束之高閣“藏”起來不願意隨意拿出來露臉...好似金屋藏嬌的憐惜,它已經是妳的專屬飾品,妳還舍得取下嗎?
四、合眼緣的玉石十分難求
我們都知道,買玉講究的是緣分,而不是用大錢換來的,正是這種緣分用錢難買到、或者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擁有。所以,寶玉難求,要在機緣巧合下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壹塊玉石。
千金難買我心好,得到壹塊自己真正喜歡的寶玉很難。遇到了就不舍得送人,送人了,又想跟人要回來...額...這不太合適。況且,自己喜歡也不代表就合別人的眼緣,所以,還是適合自己壹直戴著。
五、玉石是壹種珍貴的傳承
如果說從前的人家興傳黃金傳白銀,那麽現在更流行普遍的則是傳玉。就像婆婆壹樣,壹個手鐲相傳了好幾代人。
自古以來,“藏玉以傳玉”這樣的傳統古已有之並十分興盛,例如兒子成家、女兒出閣,家人會以家中最寶貴的物件玉石,傳給兒女,延續香火,更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不論未來如何,妳們永遠是家裏的壹員,家人是妳們最強後盾,是壹種血濃於水的傳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