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南轅北轍這個成語,出自什麽時候?有個什麽樣的故事?

南轅北轍這個成語,出自什麽時候?有個什麽樣的故事?

《南轅北轍》寓言故事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講述了壹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麽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去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壹個人,正駕著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妳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麽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這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壹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壹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麽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壹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