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牌電動平衡車,跑起來比做起來難
小米牌電動平衡車,跑起來比做起來難
今天下午壹點,小米將和電動平衡車廠商納恩博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雖然目前沒有確切消息流出二者會發布什麽產品,但最直接,同時也最具看點的導向無疑就是小米與納恩博合作的電動平衡車了。
小米要做電動平衡車不是壹天兩天的傳聞,去年年末國內電動平衡車廠商樂行的CEO周偉還撰文爆料了小米曾找上他,但最終被他拒絕的事情,在文中周偉甚至稱?小米有毒當然這是另外壹件事兒了,不過也確實能反映小米對電動平衡車早就心有戚戚。
此後,有傳聞稱小米在今年1月聯合雷軍旗下順為資金以及紅杉資本***同領投了納恩博的B輪融資,資金在數千萬美元。而納恩博目前對外的官方的介紹是?納恩博是國內首家集自平衡代步車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壹體的智能代步運營商看起來似乎壹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樣子。
電動平衡車強調的單位是個人,其在開發之初,就是希望其不受地形限制的特性能夠將動力輔助交通工具的使用範圍擴及到人行道、階梯這種傳統有動力的車輛不能遍及的地點,而除了這個需求逐漸被人關註以外,近年來頗為熱火的電動能源,以及環保主義風潮,也都讓電動平衡車與兩輪電動車等產品壹起,在當下迎來了產業上的春天,不過,與兩輪電動車的熱火在國內各大城市限摩限電的前提下多少有些尷尬壹樣,電動平衡車也有壹些它自己的問題。
至少就目前看,電動平衡車想要真正做到改變人類運輸方式和引爆市場,還需要先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壹點是它的法規性,像電動平衡車這種過去在道路法規中從未存在過的新產品,到底應該分類在哪種等級的交通工具裏面,各國各地皆有不同的認知。像我國交通部就壹直沒有給予其合適的分類,所以我們看到前不久以北京上海為首的大城市已經率先明令禁止電動平衡車上路,而在其沒有納入法規管理前,這樣的禁令恐將是長期且大範圍的。
而參考國外,在美國電動平衡車原本被歸類為動力腳踏車類的低輸出動力車輛,因此必須行駛於標準的慢車道上,而無法開上它原本鎖定的主要使用環境?人行道。為此,廠商們花了很多力量去遊說各州政府,終於實現在數十個州順利讓電動平衡車上路,但仍有些州或城市對其保持紅燈。
在歐洲,英國、瑞典等大多數國家都不允許電動平衡車上路,荷蘭則允許少數心肺疾病患者可以使用電動平衡車作為醫療輔助設備,此外,德國也可以通過申請,來獲得在私人地盤開電動平衡車的權力,但在大範圍下,二者都不允許電動平衡車上路。
而在日本,電動平衡車是被分類為與排氣量介於50到125立方厘米的摩托車相同等級的'有動力車輛,因此要求必須配備有剎車與頭燈、方向燈等輔助設備,車主也需繳稅註冊車牌並擁有駕駛執照。但由於在電動平衡車上加裝這些設備有其困難度(尤其是剎車裝置),因此也等於間接禁止了電動平衡車的使用。
第二點是它的安全性,由於電動平衡車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主要靠動態平衡原理和壹系列傳感器、陀螺儀與控制芯片來操作,因此其在復雜的道路交通環境下,往往既不能確保不對他人造成幹擾,也不能保證自身安全,特別是其設計精致小巧,使用起來往往是?人包鐵?而不是?鐵包人?,因此在復雜路況下的車主面臨的危險系數很高。
值得壹提的是,全球知名的電動平衡車品牌賽格威的前任老板、英國企業家吉米?赫塞爾登就是因為乘騎電動平衡車而不慎墜河身亡,這也使人們對該類產品有了更多的擔心。更何況讓它行駛在國內?由於電動平衡車並不具備上路權,因此目前的屬性更接近於帶電滑板或旱冰鞋,而這類產品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壹般乘騎者需要負較大責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給電動平衡車的大範圍普及帶來困阻。
第三個是它面向的市場,電動平衡車定位的是輕代步,需求排在電動汽車和電動兩輪車之後,這個市場需求是很難被量化的,因為它在此之前不像前兩者那樣有傳統汽車和自行車做鋪墊,受限於此,電動平衡車的起點就比較難踩準,因為它沒有能用互聯網思維改革的東西,而需要重新塑造出壹些概念和賣點什麽的。
而由於前兩個原因的限制,電動平衡車更直接的消費人群偏向於學生等年輕人,以及壹些專業人士,例如警察可以借助電動平衡車進行巡邏等等,目前國內也已有不少企事業單位專門購置了電動平衡車,用於其工作業務。
第四個是它的價格問題,由於電動平衡車的成本較高,它的售價往往比壹些電動摩托車或專業自行車還要高的多,哪怕是納恩博,其最便宜的電動平衡車(獨輪款)售價也在2000多元,雙輪平衡車售價更達萬元以上,整體來看,知名品牌的電動平衡車在當前的消費門檻還是較高的。
當然,要強行給電動平衡車壓價也不現實,畢竟它有著天然的安全劣勢在前,如果價格便宜,說不定還會引起反作用,真正應該捏準的界限,應該是實惠但又可靠,不過這壹點並不容易做到,因為上遊廠商不樂意,下遊廠商往往又沒有溢價的資本與能力。
小米涉足電動平衡車市場,是個好事
前幾天電動兩輪車曾經引發過是否起風的探討,壹半也是源於對行業天才李壹男重新出山的關註,而現在小米留了個懸念,又順勢引發了小米能否改變這壹行業的探討,但事實上,這兩邊出發點是壹致的,都是希望能有壹個領頭人,給行業探個路,給其它廠商帶個頭,最重要的,是催化市場的擴大以及玩法的規範(吸引用戶興趣、推動其以代步工具身份取得上路權等等),畢竟這個行業裏已經耗死掉壹批企業了,而能成為這個人,勢必需要有壹定推力才行,目前看來,小米絕對有這個資格。
值得壹提的是,就在本月9號,在發改委和工信部的主持下,國內多家知名平衡車企業***同成立了中國平衡車產業聯盟,可以說小米挑上這個時機也是有點意思的。而電動平衡車也確實走到了壹個岔路口,接下來如何布局、如何協調、如何挖掘,都很有看點。
要說對小米和納恩博合作的電動平衡車有什麽期待的話,筆者這裏其實只有壹點,那就是不要提什麽互聯網思維,就像做小米插線板壹樣的思路去做就好,因為用戶真的只需要壹個安全、方便、隨時能跑而且消費得起的代步工具而已,只要能做到這壹點,其實電動平衡車也就成功壹半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