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徐夤《螢》詩詞賞析: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文:枯木
《螢》
唐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壹壹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大暑 ,是夏季最後壹個節氣,正值“三伏天”裏的“中伏”前後,是壹年中最為酷熱的時段,“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並且經常有雷暴,雨量充沛,南方臺風頻繁,是每年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
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每候五天: “壹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第壹候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應節而出。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不過古人觀察細致,螢火蟲在此時正是求偶交配旺季,因而是大暑節氣壹種自然現象。
螢火蟲 ,又名流螢、夜光、景天、熠燿、夜照、宵燭、耀夜等等,屬鞘翅目螢科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熒光,故名為螢火蟲。全世界約有2000種,而我國在這方面研究較少,據估計約有150余種。
螢火蟲是壹種非常神奇的昆蟲,也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小蟲,夏秋之際,暑夜之中,漫天飛舞,倏忽明滅,星星點點,非常曼妙,因而經常出現在古人詩詞歌賦中,著名詩句諸如杜牧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我們選了壹首唐代詩人徐夤的《螢》略作賞析。
徐夤 ,字昭夢,生卒年不詳,莆田人。唐乾寧元年(894)進士,唐朝滅亡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試進士,中第壹名,為福建歷史上第二個狀元(福建第壹位狀元為貞元十八年(802年)壬午科狀元徐晦)。壹度應聘為梁閩王王審知的掌書記,後歸隱延壽溪。
徐夤長於辭賦,善於律詩,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早年所作《人生幾何賦》、《斬蛇劍》、《禦溝水》等,遠傳至渤海等國,其人皆以金書列為屏障。為人性格耿直,據說梁太祖朱溫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任是秦皇漢武,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寅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壹時。
這首《螢》為詩人在大暑節氣消暑時創作的詠物詩,恬淡閑適,清新明麗,情趣橫生,頗有韻味,下面我們就簡單賞析。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首聯描寫螢火蟲活動時節。螢火蟲都是晚上開始活動,利用自身的熒光來吸引異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詩人賦詩時,應該為月初上弦月,因而夜晚不久,月亮就開始墜落,出現“月墜西樓”現象,天空中出現黑暗,朦朦朧朧;而此時螢火蟲開始活動,穿過紗簾和絲幕,進入庭院房間,漫天飛舞。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頷聯描寫螢火蟲優美姿態。螢火蟲發出靚麗的光芒,流光溢彩,猶如珠玉,相互輝映;而漫天飛舞的螢火蟲,猶如壹片星火,卻不是因為燃燒榆柳等樹木的大火,星星點點,美麗曼妙。
“壹壹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黃卷”:書籍,古人寫書用紙,以黃蘗汁染之防蠹,故稱書為黃卷。這裏化用車胤“囊螢也讀”的典故,《晉書·車胤傳》記載:“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螢火蟲發出的光芒,足以可以讓刻苦讀書的人借熒光閱讀,而壹閃壹閃的熒光,照亮了夏夜碧綠的草叢,就好像是螢火蟲的用光芒在繪畫壹樣。頸聯則贊美螢火蟲是多麽美妙,不但可以像燭火壹樣給人光明,還可以像畫家壹樣揮毫丹青,真是神奇。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尾聯點晴,指出如此美妙的自然圖畫是什麽季節氣候?那就是六月月初的大暑節氣啊!大暑節氣本來酷熱難耐,濕熱交加,然而在詩人的筆下,通過描寫螢火蟲的神奇姿態,讓人立刻神清氣爽,不但絲毫感覺不到熱度,反而感覺到壹絲絲涼意,非常愜意。
這首《螢》詩,詩人觀察細膩,刻畫入微,氣定神閑,恬淡閑適,狀物傳神,情趣橫生,當為描寫大暑節氣和螢火蟲的佳作,值得咀嚼品味。
2020/7/20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