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麽決定的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麽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礎。這再次鞏固了人們的普遍觀點,即智力與相關的認知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植根於我們的基因中”。

這使得壹些人開始反對教育幹預的重要性,其理由是在教育上花錢並不會顯著影響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

然而,基因並不能決定壹切。壹些有力證據表明,環境能有效幹預教育成果。

① 遺傳學與智力

事實上,基因決定個體智力水平的方式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基因能夠以多種方式發揮作用。有的基因可能改變壹個人的大腦化學物質,所以他更擅長於學習。其他基因可能會造成行為差異,使得壹些人會自主選擇更刺激的環境。

智力的遺傳效應可能至少部分是基於遺傳因素對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智力的遺傳基礎既與先天遺傳有關也與後天培育有關。

作為行為遺傳學裏最廣泛研究的特征,人的智力水平與壹系列其它特征密切相關,包括收入高低,壽命長短以及幸福與否等。

通過采用遺傳估計的方法,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因素能在極大程度上導致智力水平的差異。

這些研究將同卵與異卵的雙胞胎群體進行對比分析:同卵雙胞胎基因壹致,是天然的“克隆體”;而異卵雙胞胎,就像兄弟姐妹壹樣,彼此擁有50%相同的基因。

如果智力水平確實有遺傳基礎,那麽同卵雙胞胎的智力水平應該會比異卵雙胞胎的更為接近。雖然這種方法可以讓研究人員弄清智力遺傳的過程,但並沒有告訴我們任何涉及其中的具體基因。

自從基因測序問世,科學家就可以采用最新技術找出與智力結果相關的特定候選基因。

最近,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多種特定基因***同作用的相對影響。今年早些時候,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就采用這種方法來解釋了大部分的考試成績差異現象。

這些研究結果的標準解釋即,智力基因通過與生俱來的生物過程發揮作用,導致個體差異。但事實可能並非總是如此。

② 壹個思維實驗

想象壹下,兩組兒童分別擁有壹個候選智力基因(X基因)的兩個不同版本。

擁有X基因其中壹個版本的孩子非常喜愛書籍發黴的味道,而另壹組則正好相反,非常厭惡這種味道。

妳可以想象:第壹組的孩子會非常積極地去找書看並與書為伴,而第二組的孩子則極力避免接觸任何書籍。因此,第壹組的孩子很可能比第二組的孩子取得更高的閱讀分數,而這僅僅因為他們多接觸書籍而已。

對這些結果進行的遺傳分析很容易導致研究人員得出結論:X基因決定我們的閱讀能力。但是把X基因視為壹種決定氣味偏好的基因卻更為合理。

這些氣味的喜好,繼而導致兩組孩子之間的環境差異,而環境最終決定他們閱讀成績的高低。

③ 從先天到後天

基因能夠導致我們大腦發育的差異。但它們還可以預先讓個體體驗不同的環境。這在行為遺傳學中被稱為“基因—環境相關性”。

人們的很多行為方式都可能會影響他們所處的環境。性格差異會影響壹個孩子是否有信心參加課外班。而氣質差異會影響孩子們自主追求不同的資源類型。

與那些花更多時間獨處的孩子相比,更善於社交的兒童可能會花更少的時間去營造壹個豐富的學術環境。如果性格差異與其學業成績相關,那可能相關的遺傳效應會被認為是由於“智力基因”引起的。

所以,人類能力的遺傳研究面臨的壹個危險就是我們對研究結果的理解方式。如果我們對結果的理解不成熟或者並不正確,那麽我們可能會做出無效或者潛在的災難性決策。

比如,上個世紀60年代,著名遺傳學家Arthur Jensen就因為對遺傳研究的誤解而批判了Head Start教育計劃,這個計劃旨在為來自弱勢背景的兒童提供補償性教育。

這個鼓動計劃的目的之壹在於:消除美國黑人與白人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的鴻溝。Jensen認為這種介入模式將毫無意義,因為智力具有遺傳基礎。

緊接著,這就引發了關於種族間智力差異成因的爭論,而這場爭論無論在文化還是政治層面都激化了種族主義。後來,種族間智力差異的遺傳效應被揭穿。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差異是相關的環境差異所致,包括壹些群體時至今天同樣遭受著的社會偏見。

不幸的是,種族主義仍然存在,偏見也仍然以許多其它方式繼續凸顯。正因為如此,在公布遺傳原因的調查結果時,科學家與媒體專家都應該更加小心謹慎。

雖然,我們要找出與基因相關的環境因素,依然任重道遠。但我們需要密切關註這些信息,因為它們可以為全我們創造壹個更公平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