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四大名吃是什麽?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制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制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1831年(清道光十壹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原籍在順天府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壹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夥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壹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壹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壹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由回民劉萬春創制,炸糕選料精、制作細,物美價廉,贏得“炸糕劉”的綽號。附近的富戶、百姓過生日、辦喜宴,借“糕”字諧音,取步步高之吉利,都購買他的炸糕,生意越做越興隆。當時,耳朵眼炸糕選用上等黏黃米經水磨後發酵,又選上等紅小豆煮爛去皮,加上紅糖汁炒制成餡。包好後溫油(130 )下鍋,勤翻勤轉,炸出的炸糕外皮酥脆不艮,豆餡香甜爽口。
耳朵眼炸糕 歷史 悠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以及鈣、磷、鐵、鉀、鎂、VB1、VB2等營養成分,並兼有補中益氣、溫胃止瀉、安神養顏、健脾利濕、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等食療功效。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清光緒庚子年間(1900年),當時的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的估衣街、針市街、竹桿巷等,有著全市最大的幹鮮果、皮貨、染料、藥材市場。耳朵眼炸糕店的第壹代掌櫃劉萬春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壹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
後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夥,在北門外大街租下壹間八尺見方的門面,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後劉萬春的兒子劉玉才、劉玉山、劉玉書等陸續進店。日偽時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會,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號不為人們接受,而耳朵眼的綽號卻流傳至今。
十八街麻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號麻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位列其首。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壹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壹個叫劉老八的人在這個巷子裏開了壹家小小的麻花鋪,字號喚作“桂發祥”。這個人炸麻花有壹手絕活,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
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後來店裏有個少掌櫃的,壹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壹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麽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壹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壹起做成麻花下鍋炸。
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壹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鹹桂花、嶺甫種植甘蔗制成的冰糖、精制小麥粉等等。如今的“桂發祥”的招牌是由書法名家趙半知所題寫。
貓不聞餃子 貓不聞餃子創立於1996年,是中國天津的著名小吃,是壹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稱創建的品牌。貓不聞餃子最初由天津貓不聞大酒樓制作,餡有豬肉白菜、豬肉韭菜、豬肉茴香、豬肉芹菜四種,主要作為速凍食品銷售。貓不聞餃子於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貓不聞速凍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貓不聞牌速凍餃子,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和“天津四絕”。
天津貓不聞大酒樓總店位於南開區南市食品街3區1-3層58號,另在天津市開發區和包頭市設有連鎖分店。該酒樓以小吃面食為主要特色,主要經營以煮、蒸、煎、炸做法為壹體的貓不聞系列餃子,品種多達60余個,除在餐廳現場制做的特色外,還配以川、魯、津菜。
結束語津門四絕是天津小吃本來只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但後人為了吉祥順口,就加了壹個“貓不聞餃子”,與“狗不理包子”配對,同時就湊成了“津門四絕”。
天津四大名吃,公認的,應該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貓不聞餃子。
這裏面,貓不聞餃子,山寨色彩濃厚,湊數之嫌很大,連名字都明顯模仿狗不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蹭熱度的。
可是,就算是名聞中華 美食 界的狗不理包子,外地人去了,大多很失望,遠不及期待中的美味,天津本地人,也多是覺得,商業化後的狗不理太貴,不實惠。來個外地朋友,不請好像未盡地主之誼,請了,口味上也不見得能令朋友滿意。
不僅是狗不理,很多中華百年老字號的 美食 ,都有盛名之下難負其實的評價,是手藝失傳了嗎?是過度商業化了嗎?是產量高品質就下降了嗎?是經營者虧了良心嗎?
其實,是我們的生活品質變了,這些老字號成名之時,普通老百姓壹個月,甚至壹年都吃不上幾次葷腥,那現在被稱之為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自是成了難得壹食的奢侈品,壹口下去滿嘴流油成了享受,都會有終身難忘的記憶。
而當下,物質極大豐富,普通老百姓的吃食選擇,並不低於當時的土豪,官吏。奢侈壹把的時候,吃的不比帝王差。這時候,以前對名小吃有情結的人,再去吃時,自然很難找到兒時的味道了。
1、狗不理包子
1831年(清道光十壹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壹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夥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壹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壹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壹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2、貓不聞餃子
貓不聞餃子其實是仿造天津狗不理包子而來的,當時的狗不理包子非常的有名,傳播速度之快,全國各地的人都知道天津有壹個叫狗不理包子,那麽各類模仿也就跟著來了就有了這個貓不聞餃子了。
3、耳朵眼炸糕
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
4、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當代天津四大名吃!1.除了狗不理以外的各種包子。2.天津西北角回民樓,清真寺周邊的各種小吃和回民飯館,鍋貼,牛肉餅,餃子,拉面等。
天津三絕大家都知道了。另外壹個名吃應該是鍋巴菜!離開天津別處沒有。
我只知道津門四大名吃的其中三個:狗不理,貓不聞,猴不樂;第四個沒記住名稱。
狗不理包子,耳頭眼炸鍋,十八街麻花,貓不聞餃子
狗不理包子:目前已經淪為宰遊客的飯店,性價比不高
十八街麻花:個人不太喜歡,味道中規中矩
耳朵眼炸糕:必吃!好吃!
貓不聞餃子:這玩意我都沒吃過,不評論。
天津哪還有四大名吃啊 我們天津也算得上是有四大有名的小吃。不過這幾年市場的競爭。和各種全國 美食 小吃進入天津的壓力下。天津這幾大小吃都已經不是很好了。幾乎不好好產了。
第壹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創始人叫高貴友,小名叫狗子,學藝而歸,回來開了壹家包子鋪,因為手藝好生意興隆,經常忙著沒空跟顧客說話,於是大家給他起個名叫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喊順嘴了就叫狗不理包子。後來直隸總督袁世凱吃過狗不理包子,連聲叫好隨即進京入宮,將包子奉獻給了慈禧太後,太後老佛爺品嘗了包子龍顏大悅誇贊山中有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揚大振。
不過現在在天津已經幹不下去了,其價格相當的高,幹黃了很多家了。壹個包子10多塊錢,正宗的天津人幾乎不吃狗不理包子,壹般都吃張記包子。還有老幼樂包子
二 ,十八街麻花(桂發祥)
十八街麻花的創始人叫範桂才,範桂林兩兄弟這哥倆在現在的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壹間麻花店,壹個叫桂發祥,壹個叫桂發成,由於經營得當制作的麻花很有特點,受到了很多百姓的歡迎,壹問在哪買的麻花?回答說十八街時間長了,十八街麻花就成了人們習習慣的稱呼了,由於這個兄弟他們之間的競爭促進了麻花質量的提高,範桂林力與革新與金 探索 ,終於研制了夾餡和半發面的新品種,對堿隨季節氣候變化,而增減配方的方法,使炸出來的麻花壹年四季保持質量穩定。
再說壹下,我們天津當地人幾乎不吃這些東西,因為現在賣十八街麻花的,壹般都是在車站附近的小超市裏面,很多很多,還有濱江道和平路,大街小巷,只要是有車站的地方都賣十八街麻花,都是小作坊幹的,從18街買的盒幾乎上都是假的,吃起來是油錠子味兒的,後來被出租車司機把這個行業壟斷了,外地遊客來天津 旅遊 來,只要是買18街麻花,出租車司機就帶著去,而且不要車費拉到指定的壹個小店裏面,他們以高價的售價賣給了來天津 旅遊 的遊客,然後再給出租車返錢。所以說十八街麻花未來發展不是很好。
第三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是回民劉萬春在清光緒年間創作出來的炸糕,做工精細,皮酥餡香,在當地非常有名,當時人們過生日辦酒席都會用他家的炸糕,後來1957年之後劉氏炸糕改為公私合營,1978年定名為耳朵眼炸糕店如今成為了天津代表的小吃之壹。
劉萬春賣炸糕為生,當時因為炸糕店懸置在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劉萬春做的炸糕出類拔萃獨樹壹幟
我前幾天去買耳朵眼炸糕,沒想到他們會出了金槍魚餡的。不知道為什麽,反正不好吃。我想問壹下有沒有合螃蟹餡兒的?
第四 貓不聞餃子
貓不聞餃子,就算是壹個偽有名的小吃。幹的年份不多,在1996年。壹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稱創建的品牌,貓不聞餃子,最初天津貓不聞大酒樓在南市食品街。餃子餡壹般是豬肉,白菜,豬肉,韭菜豬肉,茴香豬肉,芹菜豬肉4種主要作為速凍食品,銷售貓不聞餃子,於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這個貓不聞餃子退出天津市場已經很多年了,只是曇花壹現。
所以說在天津現在賣的很好的應該是天津的煎餅果子。大梨糕。酸磨糕。夏天刨冰。冬天二鬥栗子。大糖墩。
總之在天津妳可以吃到全國各地人在天津幹的大小飯店,味道都是相當好的,天津人非常強勢,如果妳的味道不好,在天津是很難立足的。
我們天津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嘗盡天下 美食 。
天津真有四大名吃,第壹當然是狗不理,依次是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第四個是芝蘭齋糕幹,我住河東沈莊子,(現在的新開路與華傑道)那東西受眾小,又要趁熱吃,現在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