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易建聯的實力如何?他去到過NBA打球嗎?

易建聯的實力如何?他去到過NBA打球嗎?

2007-08賽季,也就是阿聯在NBA的第壹個賽季,這時候全聯盟只有22.2%的出手來自三分線外。到了2011-12賽季,阿聯在NBA的最後壹個賽季,全聯盟三分線外的出手依然只有22.6%。如今,金州勇士2015年掀起的小球旋風已經席卷聯盟5年,空間型內線成為了稀缺品。身板單薄,進攻端只會投定點的貝爾坦斯可以在奇才拿700萬美元的年薪。在尼克斯投出43.9%三分命中率的小莫裏斯,成為湖人和快船之間競相爭搶的冠軍拼圖。而今年的NBA,三分線外的出手比重已經飆升到了可怕的38.2%。

距離阿聯離開聯盟已經8年了。NBA球員的成長是個復雜而伴隨很多偶然因素的過程,我們很難預想,如果阿聯在這樣壹個聯盟環境下打球會有怎樣的成就。但毫無疑問,阿聯錯過了這個最適合他的時代。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說下阿聯在NBA的真實水平:

進攻端:

(1)籃下終結糟糕

眾所周知,阿聯是壹個喜歡在外線打球的球員。比起他2.13米的身高,似乎應該在籃下有更多的表現。而事實上,整個NBA生涯,他在籃下的表現都很糟糕。新秀賽季,阿聯在籃下的命中率只有43.2%,這是全聯盟倒數第6的成績。最巔峰的09-10賽季,阿聯在籃下的命中率,也只有43.5%,這個數據依然是聯盟的倒數水準。除了阿聯,聯盟只有兩名球員籃下命中率低於50%,壹個是賈裏德-傑弗裏斯,另壹個是格倫-戴維斯。早年去NBA 的時候,阿聯那會兒的身體對抗跟現在確實不在壹個檔次。

(2)進攻方式單壹,以定點投射為主

阿聯在進攻端,主要以定點投籃為進攻方式。以08-09賽季為例,他在每36分鐘內,出手6.5次定點投籃。其他諸如擋拆接球,每36分鐘1.6次,空切1.4次,二次進攻1.2次。阿聯在進攻端主要還是角色球員定位,缺乏持球能力。面框突破基本就壹招,走右手的強行加速,沒有變化,技術重復度很高。低位由於缺乏噸位也缺乏技巧,也能很難往籃下打。但阿聯有著不錯的爆發力,靠速度可以造壹些罰球,09-10賽季阿聯每場可以造罰球3.7次。

(3)有投射天賦,但投射表現並不出彩

但翻開阿聯的技術統計,還是驚訝地發現,他的整個NBA生涯投射表現並不出彩。阿聯在離籃筐16英尺至三分線的長兩分區域命中率只有40.8%,10到16英尺的命中率更低壹點,只有34.8%。我們拿聯盟壹些中距離高手做個比較。阿爾德裏奇整個職業生涯在長兩分區域有著42.3%的命中率,諾維斯是47.4%。10-16英尺這段中距離,阿聯跟他們的差距就更大了,阿爾德裏奇是41.8%,司機是46.8%。這樣看來似乎阿聯引以為豪的中距離也只是普通水準。不管是跟聯盟的中距離高手相比,還是跟阿聯曾經的模板,歷史級的投射大前鋒諾維斯基相比,阿聯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NBA每三四年就會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點很多普通球迷很難意識到。阿聯在的那個時代,整個聯盟的在進攻導向上,並不鼓勵外線投籃,三分球更不是大多數球隊的追求。從管理層到球隊教練再到球員群體,壹致認為內線球員飄在外面投,就是“軟”的表現。那個時候的國內媒體和球迷圈,更是壹直批評阿聯不敢往籃下打。在那個甚至是“卡佩拉”們都要被鼓勵每場打幾個低位的年代,阿聯跟隨著潮流湧動,試探著做著那些他不擅長的事。我們可以想見,平時的訓練中,在訓練師的鼓勵下,阿聯有過多少次的低位訓練。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翻出壹些當時的相關報道。

而如今的NBA風向全變了,角色球員越來越功能化,持球的戲份交給東契奇、詹姆斯、哈登們就行了。妳有不錯的爆發力,有不錯的直線快下速度,可以像卡佩拉們這樣吃餅吃到吐。妳也可以只投三分,每場幾乎不在低位出手,依然可以像貝爾坦斯們那樣拿700萬的年薪,而且這只是他在馬刺場均只有8分的情況下拿到的,憑他今年15.4分的場均得分表現,行情還要看漲。

以現在聯盟環境下的評判標準再去看阿聯,有柔和的手感和不錯的投籃基礎能力,有很優秀的臂展,沖刺狀態下有不錯的造罰球能力,運動能力、爆發力出色,有壹定的空接能力。這不就是壹個可以內切可以外拆的優秀無球掩護人嘛?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我的臆想。擁有什麽基礎條件和真實發揮之間,永遠有著壹段不可預知的距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聯盟現在擋拆為主的進攻環境下,阿聯如果專註走空間型4號位的方向,專註做好投籃訓練,而不是去做他不擅長的低位訓練。他的發展前景依然有著不錯的想象空間。更何況在防守端,他還是壹個不錯的防擋拆的大個子。

防守端:

但阿聯有著不錯的橫移速度,防擋拆跟防小個子出色。這點也是他可能在目前聯盟中最容易大放異彩的壹點。NBA這幾年進攻端除了全聯盟三分投射比重增加,擋拆也打得越來越多,腳步慢,防守端容易被小個子軍訓的大中鋒越來越不受青睞。而阿聯雖然有著2.13米的身高,卻有著同位置下出色的腳程,毫無疑問這給了阿聯壹定的防擋拆基礎能力,也讓他有了足夠的換防彈性對付壹些小個子持球手。

結合現在聯盟的球風變化,我們現在對阿聯的表現做壹些預期,也僅僅是壹些馬後炮的設想而已。就像我開篇時說的那樣,球員的成長往往伴隨著壹定的偶然性因素。傷病、球隊環境、自身心理狀態,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壹個球員的成長,甚至是決定了壹個球員的職業生涯。阿聯更適合在這個時代打球,並不代表他真正放在這個聯盟環境下時,真的可以出彩。而事實阿聯壹直都是壹個球商不高的球員,這或多或少影響了他的成長上限。

但最後還是要說的是,不管他曾經在妳眼裏是多麽的“不行”,作為中國男籃目前的最強者。作為壹個低調自律,恪守職業精神,努力訓練,到了33歲(其實很可能是36歲),還能如此保持體型的球員,他值得壹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