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金強無敵?還得看情況 - 超頻三EX4000+i5 12600K實測散熱表現
說完結論我們繼續詳聊。這次試用的矽脂是來自超頻三的明星產品GT-3,標稱導熱系數12.8W/(m K),售價大約29元/2g,不過買超頻三的EX 4000散熱器就會送這款矽脂。
液金則是大名鼎鼎的暴力熊,散熱系數達到了誇張的73W/(m K),售價大約79元/g。
CPU選擇的是目前口碑和銷量都很不錯的i5-12600K,也是對大多數DIY玩家們來說比較有性價比的壹款CPU。
也可以考慮散片,性價比更高。
散熱器則是超頻三的中高端款EX4000,采用純銅鍍鎳的底座,不需要擔心液金腐蝕的問題。
如果是其他壹些入門款的散熱器,往往會有鋁制部分,會被液金直接腐蝕。
散熱器采用4x6mm復合式熱管的結構,鰭片面積達到了出色的6600平方厘米,能高效的把CPU產生的熱量傳導出來。
風扇采用的是最大風量81CFM的定制動壓風扇,13cm的直徑也比較大,日常運行時噪音很輕,即使滿載的1600 RPM狀態時,產生的噪音水平也非常可接受。是目前無光中端風冷產品中,性能非常強勁,性價比很高的壹款。
主板是華擎的 B660M Steel Legend 鋼鐵傳奇,也是壹款性價比非常不錯的高品質B660主板。
支持第12代酷睿的LGA1700扣具之外,供電方面也非常紮實地選擇了Dr.Mos方案,搭配12600K或者12700K妥妥的,配i9-12900K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都i9了還是推薦搭配Z690芯片的主板。
內存方面選擇了現階段更有性價比的DDR4方案,還是比較靠譜的。
M.2插槽有2個,其中這個主插槽自帶了質感非常不錯的散熱裝甲。
還有壹個M.2接口也是Hyper M.2規格,2個接口都支持PCIE 4.0規格的高速SSD。
除此之外,像是RGB插針,水泵風扇接口,PCIE Gen3x1擴展插槽也都有。
前置USB接口更是達到了USB 3.2 Gen2x2的規格,最高有20 Gbps的傳輸速率,非常快。
電源方面,還是我們的老朋友,安鈦克的旗艦系列HCG的1000W全模組金牌認證電源。
這款電源采用的是100%日系電源的高配置,加上全模組化線材,安裝的時候只需連接我們需要的即可,非常方便。
電源還有智能啟停功能,低負載的時候電源風扇都不會轉動,非常安靜。因為這次測試只需要連接主板和CPU的供電,所以利用這款全模組電源的優勢,也可以讓整個測試平臺更加簡潔。
接下來我們聊聊裝上CPU後的實測表現,首先推薦大家先塗抹液金,再安裝CPU散熱器,避免液金流動出CPU頂蓋的範圍但沒有發現。
至於塗抹矽脂就很常規了,推薦在安裝散熱器支架之後操作。目前超頻三也提供了買EX4000附贈LGA1700支架的服務,可以購買時和客服確認壹下。
真正讓人感動意外的,還是采用GT-3矽脂的表現在大多數場景下和使用液金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部分跑分甚至還是用矽脂的時候更高。
包括進行AIDA的CPU壓力測試時,矽脂方案的溫控也非常出色,看得出來長時間散熱靠不靠譜,主要還是看CPU散熱器的整體實力,而EX4000壓制i5-12600K是非常夠用的。
這裏的壹部分原因在於目前主流CPU散熱器的設計肯定是考慮搭配矽脂使用的。加上LGA1700這壹代CPU改成了長方形頂蓋,所以散熱器底部的接觸面變大了,需要填充的空隙也會相應變多。
通過拆除時查看散熱器底部的散熱介質殘留情況可以發現,液金因為非常薄,所以接觸的效果可能反而不如矽脂。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在CPU頂蓋上更換液金已經是比較難的操作,如果要開蓋雖然能進壹步提升散熱效率,但風險更大,壹不小心CPU就直接報廢,不太推薦。
所以通過這次對比,也能發現,其實對桌面平臺用戶來說,液金更多還是用來“玩”的,能否提升散熱,提升多少,比較看個人操作,CPU散熱器設計,以及CPU個體的體質差異。越是高性能的CPU再越嚴苛的散熱環境下,效果相對更明顯。但大多數時候,選擇壹款超頻三EX4000這樣的中端風冷,就能輕松搞定i5-12600K級別的CPU散熱需求了,更高階的i7、i9 CPU,也可以搭配成品的240或者360壹體式水冷,不僅更安全,安裝起來也方面,配上RGB風扇的話顏值也在線。
液金作為超高散熱效率的散熱介質雖然不會被淘汰,但註定小眾,不推薦主流用戶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