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神農架野人的科考疑是炒作

神農架野人的科考疑是炒作

古人類專家批評科學考察變成娛樂八卦 認為神農架沒有野人

“神農架不存在野人,野人考察就是壹種商業炒作,把科學考察變成了娛樂八卦。”在昨天北京市科協舉辦的科技記者沙龍活動上,我國著名古人類專家、北京自然博物館原副館長周國興研究員對目前斥資千萬的“神農架野人科考”提出質疑。據周國興推測,神農架目前對外聲稱發現的疑似野人的“毛發”,事實上應該就是“人發”。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周國興對野人的研究已有50多年歷史。早在1977年規模空前的神農架野人科考活動中,當時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的周國興就擔任了科學組組長,“有110名科考隊員,其中包括56名偵察兵,還有動物園、大學、博物館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參與。”

據周國興介紹,當時的野外考察歷時8個多月,行程5000多公裏,覆蓋區域1500平方公裏,是壹次非常嚴肅的科學考察,可最終也沒能找到“野人”活動的證據,只是抓到了9條熊,而這是壹種常被人們誤當作“野人”的動物。

50多年來,周國興先後進行過喜馬拉雅“雪人”實地科考和雲南、新疆、西藏、浙江等地區的野人考察,但最終證實也都只是人們口中的“傳說”,從未發現過任何野人存在的科學證據。“壹個新疆的朋友曾三次打死‘野人’,但都是‘棕熊’。”

在周國興現場展示的圖片中,除了熊之外,猩猩、猴子之類的靈長類是他提及被人們誤認為“野人”最多的壹種動物。他介紹說,在神農架當地縣誌中曾有記載,在當地流傳著壹種叫“毛人”的野人,據說它會高興得笑昏過去,待它醒來就要吃人,嘴唇會上翻。“什麽動物會笑,嘴唇會上翻呢?當然只有大猩猩了。”

另外,在各地考察中,周國興收集了許多野人“骨骼”,有的甚至是從襲擊人類的“野人”身上砍下來的,結果經鑒定大多為短尾猴等靈長類動物。

毛發發現染過痕跡

周國興說,神農架的野人傳說由來已久,解放後壹直流傳著紅毛野人的傳說。實地考察中,他也發現搜集了許多紅色毛發,並在昨天的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

“這種紅發太多了,彎曲的、直的都有,結果很多都發現人為染過的痕跡。”他也曾多次將毛發送往國外進行鑒定,最終結果均為人發,甚至鑒定出過高加索女郎頭發的結果。其他壹些黑色、棕色的毛發也均為熊、猴子等各種動物所有。

另外,對於所謂“野人”大腳印,周國興也進行過模擬研究,將熊等大型動物的腳印印在土地上,兩個腳印疊加,邊沿風化後形成的就是壹個超出正常尺寸的大腳印。

在周國興看來,從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野人可能是人們的壹種錯覺,或者是人們對傳說和遠古的壹種記憶,甚至成為人們撒謊的壹種借口,用來掩蓋事實,“把事情都推到了野人身上”。

野人科考純屬炒作

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周國興認為,神農架並不存在野人,“目前的所謂科考就是壹種商業炒作”,“每隔壹段時間就要有壹次,並不奇怪”。他指出,目前聲稱的考察專家很多都是“冒牌”的,並不是真正搞人類學、進行過基礎研究的科學家。

周國興指出,與其花大量人力、物力去追蹤並不存在的野人,不如對當地做些基礎的動物研究,特別是容易引起野人錯覺的特殊物種。另外,在過去送檢的野人毛發中屢屢發現染過色的人發,這究竟是何人所為,又出於什麽目的?這些問題都有進壹步弄清的必要。

另外,他認為,野人可以作為壹種“自然之謎”現象,讓大家討論,而不是科學事實來研究,培養青少年興趣,加強人們對於生態保護的關註。

野人騙局揭秘

當地政府想打“野人”旅遊牌

“他們申請不到科研經費,就只能到社會上找企業贊助。企業贊助是要看到市場效益的,隨之而來,有很多以‘尋找野人’為名的探險旅遊項目就大範圍興起了。”

■社會公開籌集1000萬元,神農架野人科考要重啟

“身高2米以上、全身紅棕毛發、直立行走,抓住人會大笑不止……”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神農架就壹直流傳著有關“野人”的神秘傳說。和北美洲的“大腳怪”、中國西藏地區的“雪人”壹樣,神農架野人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探險家和遊客深入叢林進行探險。

近日,有關神農架野人的新聞又壹次成為焦點,“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會”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善才表示,該研究會要向社會公開籌集1000萬元資金,在全球征集人員,壹起到神農架林區找出野人,他們有80%的成功把握,最終會找到野人。揭開世界自然之謎,並“揚我國威”。

記者多次撥打王善才的手機,但始終顯示該手機已經被限制呼入。而在此之前,王善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的時候曾表示,在中國長江流域,三峽地區,古猿、古人類和巨猿化石不斷出土,尤其是湖北巴東、建始壹帶,曾出土過數百顆巨猿牙齒化石,這證明那裏曾是大型靈長類動物的家園。此前有關野人的科考活動,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組織的,都有個特點,就是“剿匪”式,漫山遍野搜索,方法不對頭。“我記得1977年的那次科考,壹位軍方領導帶隊,越野車轟隆隆地開到山下,什麽動物都嚇跑了,哪裏找得到?”王善才說。

而這次科考計劃,他們將采取蹲點觀察為主的方式,找到野人出沒較多地區的洞穴,在周圍躲起來觀察。此外,還可能引入先進科技來幫助科考。比如在山林中安裝攝像、竊聽裝置,捕獲野人蹤跡。

王善才認為,“野人”可能是進化過程中不成功的介於人與猿之間的動物。如果有壹支像大熊貓壹樣存活到現在,這對認識靈長類動物的進化過程是很有幫助的,同時也證明了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確實存在壹種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級靈長類動物。

■有關是否存在野人的爭論已經持續了40年

其實,有關野人是否存在的爭議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

1974年5月,神農架地區的村民報告,他碰到了壹個滿身白麻色長毛,兩腳走路的動物。據稱,這種動物曾伸出兩只手走近村民。這也是第壹次有人在神農架目擊到“野人”。

1976年,神農架林區六名幹部職工乘坐吉普車回林區的時候,路遇紅毛的直立動物,隨後他們向中科院打了報告。

2003年,神農架林區宣傳部羅永斌聲稱目擊到了野人,這種人形動物,黑發齊肩,全身灰白,雙臂彎曲,身高在1.65米左右。

此外,30多年間,還有人不斷對外聲稱搜集到據說是野人的毛發、糞便、腳印等證據。

但是,從這些野人目擊報告中不難看出,所謂野人的外貌並不是確定的。它的毛壹會兒是白色,壹會兒是紅色,壹會兒又是褐色。而且盡管有這麽多次的目擊,卻沒能留下任何影像資料。

“到目前為止,究竟什麽是野人,野人應該具備哪些生物特征,有哪些生活習慣等等都沒有定論,何談尋找‘野人’呢?”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就對王善才大張旗鼓尋找野人的行為提出異議。“說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代人之間缺失的壹環。這壹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現在還沒有證據足以支持野人存在。”吳新智告訴《北京科技報》,目前在我國從事野人研究的,沒有壹個是真正的古人類學家,也沒有壹篇有關野人研究的科學論文正式發表。

吳新智說,其實壹些所謂“野人”的毛發、足跡,甚至腳趾的“證據”事後都被證明是禁不起科學推敲的。

有壹次,壹位神農架當地的專家帶了壹個熊掌樣的足部標本到北京。這名專家告訴吳新智,這個標本是他在神農架壹個賣草藥的地攤上找到的。該標本有五個腳趾,沒有利爪,皮膚表面的毛很少,顏色發黃,因此不像是熊掌。而神農架林區,除了熊以外,應該沒有其他動物有如此大尺寸的腳掌,於是這名專家猜測,這個標本可能屬於“野人”。便花錢向攤主租來,請吳新智鑒定。吳新智帶領專家給這件標本拍攝了X光片,與熊骨架進行比對後發現,這個標本其實就是熊掌,攤主只是將利爪拔掉,再加上放置時間過長,導致熊掌掉毛、變色,才令人難以分辨的。

“總之,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見到能證明‘野人’存在並能經受住科學檢驗的證據。”吳新智說。

王善才提到,神農架多起目擊“野人”的報告,曾經引起過中國科學界的高度關註。他在新華社記者的采訪中提到,從1974年到1981年,中科院就曾先後三次組織專家對神農架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考察,並獲取了奇異毛發、腳印、糞便和睡窩等間接材料,但沒有找到更有力的直接證據證明“野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