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傳統習俗有什麽
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天主教亦稱耶穌聖誕瞻禮。聖誕節是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天,人們合家團聚,***進節日盛餐。
傳統聖誕節的時候習俗有:裝扮聖誕樹、發聖誕糖果、互贈聖誕卡片、給親友送禮物、唱聖誕歌、烤火雞、制作聖誕三文魚、熏火腿、喝紅酒等。我認為在聖誕節的眾多習俗中值得壹提有5個,下面就跟我壹起看看吧:
?聖誕節的時候習俗之壹:發聖誕拐棍糖?
這是所有傳統中最有趣的壹個。聖誕季人們向鄰居們分發聖誕糖果;聖誕節那天,所有誤會與仇恨統統化解,鄰裏之間團結壹致***同慶祝耶穌的誕生。這些傳統沿襲已有幾十年,壹年比壹年熱鬧,盛況可謂有增無減。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傳統習俗的熱情只會越來越高。
拐棍糖(Candy Cane)是紅白相間的拐杖形糖棍兒,聖誕期間在美國隨處可見。相傳,這種聖誕糖果最初是由壹位德國-瑞典籍的歐洲移民August Imgard於1847年傳入美國的。居住在俄亥俄州(Ohio)的August用拐棍糖裝飾自家的聖誕樹。後來,這壹習慣廣為流傳,並最終成為聖誕傳統。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拐杖糖最初的起源已不得而知。但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6世紀德國科隆(Cologne)壹個教堂的唱詩班指揮(Choirmaster)發明了這種糖果。為了讓孩子們在聖誕節教堂舉行的耶穌誕生儀式(Living Nativity)上保持安靜,他給每個孩子發了壹個白色的糖棍兒(White Stick of Sugar),象征著耶穌誕生故事中牧羊人的手杖(Shepherds' Staff)。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安靜地享用糖果,而不會在儀式上搗蛋。也有人認為,糖棍兒彎曲的形狀象征著耶穌(Jesus)的"J"。
?聖誕節的時候習俗之二:吃烤火雞?
這種習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壹六二零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裏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
為什麽要在聖誕節吃火雞呢?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樸裏毛斯山,由於當時這裏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於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聖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壹種傳統。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
?聖誕節的時候習俗之三:點燃聖誕蠟燭?
這個習俗主要是在聖誕節這天,在屋子外面放壹支已經點燃的蠟燭。大街小巷,屋內屋外,各種燈串掛起來,聖誕蠟燭點起來,繁星點點、燭光搖曳,丹麥已經是溫暖的、充滿光的聖誕世界啦!
這個傳統指的是人們會在聖誕期間在屋子外面放壹支點燃的蠟燭。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蠟燭也能帶來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基督徒深受迫害的時候,他們被禁止布道禱告。因此,基督徒們在屋外放壹支蠟燭,暗示他們仍在心裏默默禱告。
古羅馬人在元旦用青枝綠葉和燈火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條頓人各部族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人和克爾特人的宗教儀式。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柴木、品嘗大木形糕餅,張掛樹枝、陳放樅樹、訪親問友、來往饋贈等慶祝活動。象征溫暖和長壽的火與燈光,壹向是冬季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內容,在和非習俗都是如此。常青樹象征奮鬥生存,自從中世紀以來就與耶穌聖誕節慶祝活動發生聯系。由於歷法不同,東正教及其他東歐教會的聖誕節日期相當於公歷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壹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聖誕節的時候習俗之四:熱紅酒?
這壹傳統習俗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著耶酥基督的肉身,紅酒代表他的血。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聖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幹等作料,然後在火上壹邊加溫壹邊攪拌(註意不可開鍋),最後淋上壹點伏特加,起鍋之後,壹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熱紅酒是將紅酒加熱,再加入肉桂、橙皮、檸檬和糖漿。聖誕紅酒更特殊壹點: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幹等作料,然後在火上壹邊加溫壹邊攪拌(註意不可開鍋),最後淋上壹點伏特加,滋味醇厚。
在《約翰福音》中,記錄了耶穌在迦南的婚禮上把水變成了葡萄酒的神跡。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也同樣用葡萄酒來招待自己的門徒,並且說:“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因此紅葡萄酒又有“聖血”之稱。
不僅如此,葡萄酒的發展和基督教的傳播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傳教士不僅將這壹美味的酒品傳遍了世界,還發明了聖誕節必備的“熱紅酒”。這壹傳統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著耶酥基督的肉身,紅酒代表他的血。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
?聖誕節的時候習俗之五:給親友送禮物?
這個習俗源自壹個傳說:三位智者在聖誕節給嬰兒耶穌送出了禮物。每年聖誕節,親朋好友尤其是孩子們都會互贈禮物,聖誕老人的故事也源自這個傳統。
美國人過年尤其是聖誕節也講究送禮物,親朋好友之間,走動壹下,送點禮物,也是人之常情。送禮物當然也要看是什麽人,比較親密的朋友,尤其是親人之間送的禮物要重些。美國人送禮物和中國人不壹樣,他們不大送錢,即使是親人之間也不送錢,而是送壹些對方喜歡並且實用的東西,比如首飾、衣服等,當然或者也有送電腦、釣魚竿等對方特別愛好的東西。這些禮物稍微貴點,壹般在百把美元上下,多少視自己的收入狀況而定。親人之間送禮物,也不壹定非要上門,離得遠的也有快遞上門的。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話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壹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壹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壹家壹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聖誕節是令人雀躍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從前有壹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壹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壹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女,送給她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壹袋金子送給其中壹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壹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掛在壁上的壹只長襪中。於是,將禮物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便流傳至今。
在西方國家,聖誕節是傳統節日,是壹個相當於我國春節的盛大節日,因此西方國家聖誕節這天過得很是隆重,西方國家過聖誕節同樣要團圓聚餐,雖然世界各地聖誕大餐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團聚與喝葡萄酒則是必不可少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