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鬼谷子》本經陰符七篇壹、盛神法五龍1——德養五氣
鬼谷子養生學是中國最早的養生理論之壹,《東周列國誌》指出世傳鬼谷子的四門學問之壹就是"出世學",即"修真養性,服食引導,祛病延年,沖舉可侯。在《本經陰符七術》篇中,講求 修道養德,調神養氣,並提出仿生導引、動靜相宜的養生方法 。
鬼谷子簡介:
鬼谷子,王氏,名詡,壹作王禪,華夏族,諸子百家之縱橫家創始人,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在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常入山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
他被上天賜予通天徹地的智慧,壹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變幻莫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形神俱妙,超乎萬有,體合自然。
鬼谷子,被後世尊為"謀聖",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與孔子、老子並列的學術大家。他隱於世外,將天下置於棋局,弟子出將入相,左右列國存亡,推動著歷史的走向。
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等重要作品。
(原文)
盛神法五龍,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大;養神之所,歸諸道。道者,天地之始,壹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壹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壹,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
(解讀)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就要效法五龍。旺盛的精神中包含著五臟的精氣,精神是五臟精氣的統帥,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現;所以養神的方法歸結為道。道是天地的開始,道產生壹,壹是萬物的開端。萬物的創造,天的產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著無形的化育之氣,在天地產生前便形成了。沒有誰能看到它,沒有誰能叫出它的名稱,只好叫它做"神靈"。所以說,道是神明的根源,壹是變化的開端。因此,人們只有用道德涵養五氣,心裏能守住壹,才能掌握住道術。道術是根據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氣按規律活動的結果。精神是道術的使者。人體的九竅、人體的器官,都是氣進進出出的門戶,都由心所總管。
(領悟、感覺、醒悟、體會、心得)
本經陰符。“本”,是根本的意思; “本經”,主要討論精神修養 。“陰符”,強調謀略的隱蔽性與變化莫測。《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本經陰符七術》前三篇是告訴我們如何充實意誌,涵養精神的。後四篇是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盛,旺盛;神,精和氣養成神;法,方法;五龍,五行之龍。金木水火土之龍。
(延伸)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氣,壹般戰國時人(鬼谷子為戰國時人)所稱的"五行之氣",被當作生養萬物之原。特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基本道德觀念。告訴我們首先要養好精氣神,身體好了,精神好了,再有了仁心,就可以修德為人了,最終會產生應有的道。
(延伸)
五氣、五臟與五行之間關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氣? 風? 熱? 濕? 燥? 寒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人本身的精氣神幫助五氣生長,五氣最終留在心裏滋養心臟,有德行慧根的人吸收五氣最快。人本身的精氣神幫助五氣相生相克的道理,才能身體強健 。
古代中醫,將人體五臟與五行之氣相對應,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所以此段意思就是養神需使得五臟之氣,與五行之氣相合,符合五從中醫角度來看的解釋:五氣.天以風、熱、濕、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藏於心肺。
道者,謂之神靈,不可說。所以道是神靈的起點,開始這壹造化。就把德養好了,讓五氣循環成功,心也就得以了開始,是有壹種術法可以精神旺盛的。
心氣合自然之道,就為術。心氣是神的通道,把心氣導引出來,精神也能受其使喚。人身上的九竅和十二舍是神氣進出的門戶,心則統領壹切。
九竅:指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大小便處。
十二舍:指目、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事等。因目見色,耳聞聲,鼻受香,口知味,身覺觸,意思事,之間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
今天就學到這裏,多是壹些基礎, 最終是要把這些基礎連接起來,用壹個方法運用起來吧! 醫學不太懂,古文歷史等等很多方面也要加強,解讀很困難,堅持吧!應該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