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請問有信仰的人們,信仰起什麽作用

請問有信仰的人們,信仰起什麽作用

孫中山先生: 佛教為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

學習佛法可以給我們提供正確的人生觀念,依法修行能使我們培養健康的心態。所以說,學佛是為我們的幸福人生服務的。

現代人心理問題很多,這些心理問題怎樣才能解決?有些人求助於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的治療只能起到壹種疏導和緩解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滅除問題產生的根源,那麽,今天這個問題得到了疏導,得到了暫時的解決,明天又會繼續制造新的問題,心理並不能得到徹底的康復。

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麽?是無始以來伴隨著我們的無明,和由此產生的種種不健康因素:如貪心、嗔恨心、愚癡、我慢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佛法入手,通過勤修戒定慧,來熄滅貪嗔癡,從根本上鏟除壹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

學佛是壹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麽?什麽是佛?向佛學習什麽?壹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壹切。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壹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了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麽這樣講呢?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麽會老,為什麽會生病,為什麽會死。這是任何壹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麽產生的。不了解為什麽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麽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探討的問題。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妳解決壹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壹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麽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麽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壹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壹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了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 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麽方法呢?第壹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 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愈、才能幸福。

這樣的了解最初可以達到壹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壹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解決壹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壹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知唯是心是我們實踐唯心識觀第壹步要達到的目的。平素裏我們少有反省,對自己毫無了解,內心的舉動、言語思考都是順流而下,受人擺布。又如同壹只猿猴躍上跳下。沒有壹刻停閑。我們就跟隨著心的變遷而展現出喜怒哀樂種種姿態。但是我們全然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了什麽。為什麽我們會痛苦?悲傷?為什麽難過流淚。我們會找這個原因那個原因,社會不公、制度不平、運氣不好、他人的惡劣、自己的卑微。但是從這些方面我們卻無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被制造出很多種,社會制度的完善,法制健全,科學發展。而這壹切卻連壹次簡單的心情沮喪都無能為力。

修行唯心識觀第壹步的效果就是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壹切壹切的根源到底在什麽地方 ? 《占察善惡業報經》 講“ 當知壹切諸法,悉名為心 ”這是壹個必須我們自己實踐的答案,不是聽了就算的,要體認才行。

我們學佛的目標,各不相同,想往生也好,證果也好,想世間的福報也好,乃至於其他的願望、希望。無不要從這個心做起。抓住這個心,就會品嘗佛法的樂趣。不會苦悶迷惑。雖然我們很多人學佛後也經常把‘壹切唯心’、‘隨緣自在’掛在嘴邊,但是沒有經過實際的修行,只能是嘴上富貴而已。

轉 禪凈雙修無上寶(4)-金剛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