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拉莫的創作歷程

拉莫的創作歷程

在巴黎結識富豪拉.普蔔利尼哀(Le Riche de la Poupliniere),負責主管其私人的優秀管弦樂團達22年之久。對法國歌劇先驅盧利(Jean-Baptiste Lully)頗為欽佩,決心仿效。但是,他的歌劇內容、豐富的戲劇對比、出色的管弦樂樂節和柔情田園曲般的哀嘆,卻置自己於路易十五世的洛可可世界。

1733年第壹部歌劇《易波利與阿利希》(Hippolyte et Aricie)首演成功,以後又作歌劇——芭蕾舞劇《殷勤的印地人》(1735年首演)。不久,伏爾泰為他作歌劇《參孫》的劇本,但因宗教理由被禁演,樂譜失傳。他們二人合作的另兩部內容空洞的只供宮廷娛樂的歌劇《光榮的殿堂》(1745)及《那瓦爾的公主》(1745)卻得以留存。後者還經盧騷簡編為《拉米爾的節慶》(1745)。其他主要歌劇有《卡斯托與波魯克思》(Castor et Pollux,1737)、《達達努》(Dardanus,1739)等。

主編《百科全書》的盧梭與狄德羅(Denis Diderot)等作家起初是拉摩音樂的熱心支持者,但到了18世紀中葉轉而喜愛意大利音樂,就起而反對他了。隨著古典派音樂的興起,也就逐漸降低了他的聲譽。他創作生涯的頂峰是在1748~1754年間。在這期間,拉摩在8天之中曾經輕而易舉地寫成名作《皮格馬利翁》(Pygmalion)還有6部歌劇在此期間上演。